评测瑞克斯塞斯纳182之开箱,组装,调试,试飞.15楼加视频! |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
||
|
|||
|
||
|
||
评测瑞克斯塞斯纳182之开箱,组装,调试,试飞.15楼加视频! |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主题
|
||
|
|||
|
||
|
||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team-gcc-arm-embedded/ppa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gcc-arm-embedded
Yet another A9G pudding board update is here. In this post we will be talking about the firmware download procedure of Ai-Thinker A9G pudding development board. The firmware update procedure is fairly straightforward and simple.
Those who miss the last update on the A9G pudding boar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the relevant link is as below.
https://www.elementzonline.com/blog/A9G-Pudding-board-linux-development
Hardware Interfacing
USB TO TTL | A9G PUDDING BOARD |
RX | HST_TX |
TX | HST_RX |
GND | GND |
Note: No need to connect anything to VBAT pin as the 5 Volt supply through microUSB port will be converted to 4 Volt using onboard buck converter(SY8089).
We will be focussing on the Linux based development and update. Sorry windows users, please grow up..
Symlink COM port devices to use the Linux serial port conventions. If the serial port used is seen as /dev/ttyUSB0 then symlink this to COM1.
Then use
ln -s /dev/ttyUSB0 comport/COM1
Likewise if the serial port is ttyUSB1
ln -s /dev/ttyUSB1 comport/COM2
Access Port.
Note COM1, COM2 use capital letters.
Then open the coolwatcher using
sudo ./coolwatcher
Select or edit the correct COM port (1 means COM1/ttyUSB0, 2 means COM2/ttyUSB1…)
Select firmware(.lod) in the folderhex
in the GPRS project, There’s two hex file,(`_B.lodand
_flash.lod`), you must burn the bigger one to dev board at the first time, then you can just burn the little one to reduce the download time. And you must download the bigger if you update the SDK version.
Flash programmer to use – host_8955_flsh_spi32m_ramrun.lod which can be found in (~/Projects/CSDTK/cooltools/chipgen/Modem2G/toolpool/plugins/fastpf/flash_programmers/)
The download progress can be noted at the bottom-right corner of the Coolwatcher window.
Hi Readers,
We are in an extreme excitement to introduce the mindblowing A9G pudding board, which can be used for GPS tracking application. And the main highlight is that you can program the GSM modem directly through UART, Thus no separate micro-controller is required for the applications. The demos provided along with the SDK are straightforward to implement.
The instructions given below assumes that you have a recent version of the Linux OS(Debian based) installed.
Toolchain – http://test.ai-thinker.com/csdk/CSDTK42_Linux.tar.gz
SDK – https://github.com/Ai-Thinker-Open/GPRS_C_SDK/releases (GPRS_C_SDK_Vxxxx.7z required)
1) Install the required packages using the following commands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gcc–multilib g++-multilib lib32z1
sudo ap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libqt4-qt3support itcl3 itk3 iwidgets4
2) Extract the toolchain and SDK to the directory say ~/projects
3) Prepare the compilation environment
sudo chmod -R 777 ~/projects/CSDTK
cd ~/projects/CSDTK
./setup.sh ./ ~/projects
this will setup the environment for compilation
Next, compile some example projects
sudo chmod -R 777 ~/projects/GPRS_C_SDK
cd ~/projects/GPRS_C_SDK
./build.sh demo gpio
Note: For serious development please use mature IDE like Eclipse along with CDT. This will help to reduce development time with the autocompletion features and code linting and refactoring.
throwtheswitch libraries: Unity, Cmock, Ceedling, etc http://www.throwtheswitch.org/
UNITY, Unit Testing for C (especially Embedded Software) http://www.throwtheswitch.org/unity/
CMock, Automated Mock & Stub Generation For C http://www.throwtheswitch.org/cmock/
Ceedling, build system for C projects http://www.throwtheswitch.org/ceedling
Books for learning Unit Testing (in particular Test-Driven Development) for Embedded Development in C.http://www.throwtheswitch.org/books
Test-Driven Development for Embedded C, James W. Grenning https://pragprog.com/book/jgade/test-driven-development-for-embedded-c
Embedded Testing with Unity and CMock, Mark VanderVoord http://www.lulu.com/shop/mark-vandervoord/embedded-testing-with-unity-and-cmock/paperback/product-14408590.html
Unit-testing (embedded) C applications with Ceedlinghttps://dmitryfrank.com/articles/unit_testing_embedded_c_applications
Modern unit testing in C with TDD and Ceedling http://www.embedded.com/design/programming-languages-and-tools/4442825/2/Modern-unit-testing-in-C-with-TDD-and-Ceedling
Mocking Embedded Hardware Interfaces with Ceedling and CMock http://www.electronvector.com/blog/mocking-embedded-hardware-interfaces-with-ceedling-and-cmock
Try Embedded Test-Driven Development Right Now with Ceedling http://www.electronvector.com/blog/try-embedded-test-driven-development-right-now-with-ceedling
The mock object approach to test-driven development http://www.embedded.com/design/prototyping-and-development/4398723/The-mock-object-approach-to-test-driven-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Practices for Embedded TDD in C and C++, Byran Wills-Heath https://vimeo.com/131644349
信息过剩/理解不足
人类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革命,我们所有的老故事正在破灭,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新故事冒出来取而代之。面对着这么一个变革空前完全不确定的世界,我们该做何准备?又该让我们的孩子做何准备?今天出生的孩子到2050年都已经30多岁了。若一切顺利,那个孩子到2100年仍将健在,甚至还会是22世纪的活跃公民。为了帮助他们活下去并且活得好,我们该教那个孩子什么东西呢?他们需要哪些类型的技能才能找到工作,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并且应对生活的纷繁复杂呢?
不幸的是,既然没人知道2050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2100年就更不用说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就无从知晓。当然,人类从来都不能精确地预测过未来。但是今天要比以往更加困难,因为一旦技术让我们能够对自己的身体、大脑以及思想进行改造,我们对任何事情都将不再确定——包括过去那些似乎是确定和永恒的事情。
1000年前的1018年,大家对未来的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但对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会变化这一点他们是确信无疑的。如果你生活在1018年的中国,你会知道宋朝可能会灭亡,北方的契丹人可能会入侵,瘟疫可能会夺走数百万人的生命。但是,你很清楚的是,哪怕是到了1050年,大多数人仍然从事耕作织布的工作,统治者仍然得靠人来服兵役,侍奉官僚机构,男性仍然占主导,人类的平均寿命仍然只有40左右,人类的身体还会跟过去一样。为此,1018年贫穷的中国父母会教孩子如何锄禾或者织布;有钱的父母会教男孩看经书、写书法、学骑射,教女孩三从四德。这些技能显然到1050年仍然需要。
为了跟上2050年的世界形势,你要做的不只是想出新点子和发明新产品,而是首先要不断地重塑自己。
相比之下,我们不知道中国或者世界其他地方到2050年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人类会靠什么来谋生,我们不知道军队或者官僚机构会如何行使职能,我们也不知道良性关系会如何。一些人大概会活得比今天久很多,拜生物工程和直接脑机接口所赐,人体本身也许会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今天的孩子们学习的很多东西到2050年可能会变得无关紧要。
当下有太多的学校注重的是填鸭式的教育。这事儿放在过去倒说得过去,因为那时候信息稀缺,甚至现有信息的涓涓细流,也要不断受到审查制度的层层阻扰。比方说,如果你生活在1800年墨西哥的一座偏远小镇的话,你是很难了解太多有关外面的世界的。当时广播、电视、日报、公共图书馆都没有。哪怕你识字,也能进入私人图书馆,除了小说和宗教手册以外,你也没什么东西可以读的。西班牙帝国对在当地印刷所有的文字都严加管制,只有少数经过审查的出版物可以从外面进口。如果你生活在俄罗斯、印度、土耳其之类国家的偏远小镇的话,情况也类似。现代学校出现之后,教会每一位小孩读书写字并且传授地理、历史以及生物的基础事实,这些体现了巨大的进步。
相比之下,在21世纪,我们已经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就连审查的人都放弃了阻止的努力。相反,他们在忙着传播不实信息或者用无关的东西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如果你生活在墨西哥的某个小镇但手里有智能手机,光看维基百科、TED演讲和免费在线课程就要耗掉了好多辈子。现在谁也无法隐瞒自己不喜欢的所有信息。但另一方面,要想让公众被冲突报道和转移注意力的话题淹没也是容易到令人担忧的地步。全世界的人距离轰炸阿勒颇与北冰洋的冰盖融化的最新报道只有一步点击之遥,但相互矛盾的报道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你很难知道该相信什么的地步。此外,无数的其他东西也只是一次点击之遥,使得保持专注很难,而当政治或者科学看起来太过复杂时,很容易就会转到阿猫阿狗、明星八卦或者色情内容去。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教师最不需要的就是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他们接触的信息已经太多太多了。相反,大家需要的是理解信息的能力,区分轻重缓急的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将众多信息碎片拼凑成一幅世界全貌的能力。
实际上,这一直是几个世纪以来西方通识教育的理想,但直到现在,甚至许多西方学校在实现这一理想上面一直都相当懈怠。教师注重的是向学生灌输数据,同时又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出于对威权主义的恐惧,教通识的学校对宏大叙事有着特别的恐惧。他们认定,只要给学生很多的数据,再加上一点点自由,学生就会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蓝图,甚至哪怕这一代无法将所有数据综合出来一个关于世界的连贯的、有意义的故事(编者注:《人类简史》作者显然仍非常注重人类讲故事的能力),将来还会有很多时间去进行更好的整合。
但我们现在没时间了。我们在未来几十年做出的决定将会塑造未来生活本身,而我们只能根据我们现在的世界观去做出那些决定。如果这一代人对宇宙缺乏完整视野,未来的生活就只能是随意决定的结果
瞬息万变/重塑自我
除了注重信息以外,大多数学校还太过聚焦于向学生提供一系列先决技能上,比如解微分方程,用C++写程序,识别试管里的化学物质,或者用中文对话。但既然我们不知道2050年的世界和就业市场会是什么样,实际上我们对大家需要哪些技能也就无从知晓。我们也许投入了很多精力去教孩子们如何写C++或者讲中文,结果却发现到2050年人工智能写软件写得比人类还要好得多,而新的Google Translate app可以帮助你用普通话、广东话或者客家话进行一次几乎没有瑕疵的对话,哪怕你只懂一句“你好”而已。
那该教什么呢?很多教育学专家认为,学校应该转到教“4C”上——即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协作(Collaboration)以及创造力(Creativity)。他们认为,就更广泛的层面而言,学校应该弱化技术技能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应对变化,学习新事物以及在不熟悉环境下保持心理平衡的能力。为了跟上2050年的世界,你需要做的不仅仅只有想出新点子和产品,最重要的还是不断重塑自我。
如果某人向你描述21世纪中叶的世界,但那个世界听起来并不像科幻小说的话,那一定是错的。
因为随着变化的节奏加速,不仅经济,甚至什么是“人”都有可能发生变异。早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就宣布“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思考的还主要是社会和经济结构。到2048年,身体结构和认知结构也会烟消云散,或者化为一团数据位云。
1848年时,数百万人失去了在乡村的活儿,进入大城市工厂工作。但哪怕到了大城市,他们也不大可能改变性别或增加第六感。如果他们在某家纺织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可以预计退休前他们都只会干这个了。
2048年时,大家要应对的也许是向网络空间的迁徙,不固定的性别身份,以及计算机植入物产生的新的感官体验。如果他们在替一款3D虚拟现实游戏设计最新时尚中找到了工作和意义,那么在10年之内,不仅是这个职业,而且所有需要这种水平的艺术创作的工作可能都会被AI接管。那么,25岁的时候,你在约会网站上的自我介绍可能是“25岁,女,异性恋,住在伦敦,在时装店工作。”到35岁时,你的介绍可能会变成“性别不确定,正进行年龄调整,新皮质活动主要在NewCosmos虚拟世界进行,人生使命是去到时尚设计师此前从未涉足的地方。”45岁时,约会和自我定义均已过时。你只需要等待算法找到(或者创造)你的天作之合。至于从时装设计中寻找意义,鉴于你已经无可挽回地被算法远远超越,以至于当你看着过去10年自己的最高成就时,带给你的将是尴尬而不是自豪。而前面还有好几十年的彻底改变在等着你。
请不要对这种场景按字面意思解读。没人能够预测我们将来会见证什么样的具体变化。任何特定场景都有可能远离事实。如果某人向你描述21世纪中叶的世界,但那个世界听起来并不像科幻小说的话,那一定是错的。我们无法确定具体。变化本身是唯一可确定的。
如此深远的改变很有可能会改变人生的基本结构,令不连续性成为其最显著的特征。自古以来,人生就被区分为两个互补的部分:学习期然后是工作期。在人生的前半段,你积累信息,形成技能,构造世界观,建立稳定的身份。哪怕15岁时你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的稻田耕作,但你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仍然是学习:学习如何插秧,如何跟来自大城市的贪婪米商谈判,如何解决跟其他村民因水土问题引起的争端。在人生的后半段,你靠积累的技能去闯荡世界,去谋生,去为社会做贡献。当然,哪怕到了50岁,你还会继续学习有关大米、商人以及争端的新东西,但这些只是你已经打磨好的能力的微调而已。
到了21世纪中叶,变化的加速再加上寿命的延长会让这种传统模式过时。人生将分崩离析,人生的不同阶段将越来越缺乏连续性。“我是谁?”将成为一个比以往更为迫切和复杂的问题。
这可能会牵涉到巨大压力。改变几乎总是有压力的,而且过了一定年纪之后,大多数人都不愿改变了。你15岁的时候,你的整个人生都变了。你的身体在发育,你的思想在形成,你的关系在深入。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令人兴奋的。新的远景在你面前展现,有一整个世界等着你去征服。
到了你50岁时,你已经不想改变,大多数人已经放弃了征服世界。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烦了。你宁愿稳定点。你在自己的技能、职业、身份以及世界观上面的投入太多了,你已经不想再从头开始。你越是努力做一件事情,放弃它为新事物腾出空间就越困难。你可能仍然珍视新体验和微调,但大多数人到了五十几岁时还没有为身份和性格的深层结构进行彻底翻修做好准备。
这是有神经学方面的原因的。尽管成人大脑比一度认为的要更加灵活多变,但跟青少年的大脑相比还是少了些可塑性。对神经元重新连接,对突触重新连线是项艰苦的工作。但在21世纪,稳定性你负担不起。如果你想坚守稳定的身份、职业或者世界观,就会有被飞逝的世界抛在身后的风险。鉴于预期寿命可能会增长,你可能就会花几十年当一个愚蠢的、落后于时代的人。要想跟上形势——不仅是经济形势,更重要的是社会形势——你必须具备不断学习重塑自我的能力,当然像50岁这么年轻就更要如此了。
我能给到15岁的人的最好建议是:不要太过依赖大人。他们大多数人本意是好的,但就是不理解这个世界。
当陌生变成新的常态时,你过去的经历,以及整个人类过去的经历,都将变成不那么可靠的指南。作为个体的人,以及作为整体的人类,都将日益被迫应对此前没人遇到过的事情,比如超智机器,改造的人体,以可怕的精度操纵情绪的算法,人造的快速气候灾难,以及每10年就要改变你的职业。在面对完全是史无前例的情况时,做什么才是对的?当你被绝对无法消化和分析完的海量信息所淹没时,怎么做才是对的?在一个极其不确定不是bug而是特性的世界里,你又该如何生活?
要想在这样的世界不仅活下来而且活得好,你需要有极大的思维灵活性,还要足够的情绪平衡储备。你需要反复放弃一些自己最了解的东西,学会跟未知一见如故。不幸的是,教孩子们拥抱未知同时还要保持他们的心理平衡远比教他们物理公式或者一战起因要困难得多。你没法靠看书或者听讲座学会韧劲。鉴于他们本身也是旧教育体系的产物,教师本身往往也缺乏21世纪所需的那种思维灵活性。
工业革命留给我们的遗产是教育的生产线理论。在镇中心是一栋大型混凝土建筑,它被分成了很多一模一样的房间,每个房间都配备了一排排的座椅。当铃声响起,你就跟其他30个一样年纪的孩子一起步入其中的一间房子。每个小时都会有不同的成年人走进来开始讲话。这些成年人这么做都是因为政府有钱给。他们当中有一位告诉你地球的形状,另一位告诉你人类的过去,第三位告诉人的身体。这种模式容易引人发笑,几乎每个人都同意,无论过去它有多么辉煌,现在已经破产。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创造出可行的替代。只是在富裕的加州郊区实现当然不是可以在墨西哥乡下实施的、可扩张的替代模式。
破解人类/了解自己
那么,对于一位陷入到墨西哥、印度或者阿拉巴马州一所过时的学校的15岁少年来说,我能够给到的最好建议是:不要对大人太过依赖。他们大多数本意是好的,但就是不理解这个世界。在过去,跟大人走时间相对有把握的事情,因为他们颇为了解这个世界,而且世界变化很慢。但是21世纪不一样。因为变化节奏加快,你永远也无法确定大人告诉你的是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智慧还是过时的偏见。
那什么可靠?技术?这种赌博就更冒险了。技术能帮你很多,但如果让技术控制了太多你的生活的话,你也许就会沦为技术议程的人质。几千年前人类发明了农业,但这种技术只是让少数精英变得富足,却让绝大多数人沦为奴隶。大多数人过的是日复一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这事儿也会发生在你身上。
技术本身并不坏。如果你知道你想要什么,技术能够帮助你得到它。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技术替你打造目标掌控你的生活就太容易了。尤其是随着技术对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你可能会日益发现是你服务它而不是它服务你。眼睛盯住智能手机不放在街上游荡的那些僵尸你看见了吗?你觉得是他们控制了技术还是技术控制了他们呢?
那么靠自己行不行呢?如果是在《芝麻街》或者迪斯尼老电影里面听到这样的话还不错,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不大管用。哪怕是迪斯尼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就像Riley Andersen(编者注:《头脑特工队》人物)一样,大多数人几乎都不了解自己,当他们试图“倾听自己”很容易就会变成外部操纵的猎物。我们自己的心声从来都不可靠,因为它永远是宣传口号、洗脑以及商业广告的折射,更不用说生化方面的漏洞了。
随着生物技术和机器学习的改进,操纵人内心最深处的情绪和渴望将变得更加容易,只是听从内心也会变得比以往更加危险。当可口可乐、Amazon、百度或者政府知道了如何在幕后操纵你的内心按动你大脑的按钮时,你还能不能说出你自己与他们的营销专家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技术替你打造目标掌控你的生活就太容易了
如此令人生畏的一项任务要想取得成功,你需要非常努力地、更好地了解你的操作系统——你要知道你是谁,你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当然了,这就是这本书最古老的忠告:了解自己。几千年来,先哲和先知一直在敦促大家要认识自己。但这条忠告的紧迫性从来没有像21世纪那么高,因为不像过去老子和苏格拉底那时候,现在你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可口可乐、Amazon、百度还有政府都在争相想要破解你。他们争先恐后想要破解的不是你的智能手机,不是你的计算机,不是你的银行账号,而是你和你的有机操作系统。你可能听说过我们生活在破解计算机的时代,但这甚至连事实的一半都没说对。实际上,我们是生活在破解人类的时代。
现在是算法正在看着你。它们看着你去哪里,买什么,见了谁。很快它们就会监控你走的每一步,每一口呼吸,以及每一次心跳。它们凭借着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对你了解得越来越好。一旦这些算法比你还要了解你自己,它们就能控制和操纵你,而你对此却做不了什么。你会活在《黑客帝国》里,或者《楚门的世界》里。到头来,这就是一条简单的经验了:如果算法的确比你更了解你内心发生了什么,控制权就会转移到它们手上。
当然,对于把一切权力都拱手让给算法,让它们替你和其他人决定一切,你也许还非常乐意。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放轻松,享受你的旅途吧。不过,如果你对你的个人存在和未来生活还想保留一点控制的话,你就得跑得比算法更快,比Amazon和政府跑得更快,并且在他们之前先了解你自己。要想跑得快,就不要背太多的行李。抛弃你的一切幻想,因为它们太沉重了。
整个通信模块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半导体核心器件的国产化历史。
从法国的wavecom,德国的西门子,加拿大的SIERRA,再到Simcom,移远,合宙等中国厂商,笔者从行业内的视角来回顾这个有趣的缓慢的历程,同时这也是中国通信芯片行业国产化进程的直观缩影。
(本文描述的是发展历史最为悠久的GPRS模块,WiFi、蓝牙模块不在本文的阐述范围。)
一、wavecom:物联网模块的奠基人
wavecom 是法国公司,1993年成立,是通信模块的开山鼻祖。
通信行业有两个大事件跟wavecom有关:
第一个,中国第一批国产手机是采购wavecom模块组装而成的,1999年,TCL从wavecom订购了20万个GSM模块(单价1000元以上),以后陆续订购了几百万个模块,这种方式拜托了海外品牌的技术壁垒,开创了手机的一个时代,并引导了一波潮流,很快波导也跟进跟萨基姆合作也是这个形式。如果有大佬写一篇手机发展史的话,这一段是无法抹掉的重要篇章。
第二个,wavecom不仅仅是把AT指令做的非常完善,而且推出了风靡业界的openat架构,这个架构至今还在被各个模块厂家广泛采用,那就是在模块内部开辟一个虚拟通道,模块的应用软件通过这个虚拟通道发送AT指令给自己,完成GSM服务的请求和应答。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目前所有模块的二次开发方式,几乎都是这种方式,包括目前比较流行的Luat二次开发架构,也是采用虚拟通道发送AT的形式完成网络功能的。
也就是说,在十几年前,wavecom的经营理念和技术架构就已经很超前了,这充分说明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雄厚实力。
2006年,wavecom以3260万欧元(3900万美元)收购索爱的M2M部门,M2M其实也就是通信模块,那时候还没IOT这个说法。
你看,这个时候的wavecom靠着一个小小的通信模块,已经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不差钱的巨头了。
无论时局怎么发展,都无法磨灭wavecom当年在行业的地位。可以这么说,没有wavecom的奠基,就没有模块行业的蓬勃发展,也没有中国第一代手机的辉煌。
收购索爱的模块业务是wavecom 的发展高潮。接下来的几年,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当然也是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爆发孕育了一批中国优秀企业,欧洲大佬在通信行业无法维持高速增长,wavecom于2008年底作价2.75亿美金的高价全部卖给加拿大的sierra wireless,从此sierra成为全球模块行业老大,一直延续至今。
在这起收购之前的2007年,通信模块在全球份额分布为,西门子第一名27%,wavecom 25%,simcom 13%,摩托罗拉8%。
二、西门子:市场化运作的成功典范
在通信模块市场,wavecom是整个市场的奠基人,但是要说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力,西门子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如果让行业老兵们回顾通信模块的经典型号,wavecom的型号可能没有几个人能说的出来了(wavecom模块型号取名不好,一般是四个数字还带字母,比如Q2403A,比较难记),但是西门子的TC35,TC35i,MC55这几个型号,至今被人经常提起,以至于这几种模块型号在二手市场也被追捧好多年。
很多老一辈的做设备的通信大佬,经常津津乐道的说起来自己花1000 多块钱买一个西门子模块,做了个设备卖了100多台出去,赚了十几万。马上就会有另一个大佬说,我当初更早买的西门子模块3000多块一个,设备卖出去一万块钱一台!
作为极大的反差,2018年的现在,一个功能更完善品质达到工业级的GPRS模块,售价还不到20块钱。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西门子公司是1847年成立的老牌的不能再老牌的企业,而通信模块这个新玩意,西门子在1996年推出了第一款。
西门子作为老牌资本主义的品牌,营销水平确实比较高,他充分利用了分销渠道,当时无论是安富利这些龙头代理,还是各个大小贸易商,你手里只要有稳定的西门子模块的货源,就是拥有了印钞机。分析其中的原因,第一个是西门子模块的故障率非常非常低,第二个是国产模块型号还太少,品质水平也还有些差距,所以基本上西门子模块成了M2M模块的代名词。
那个时候的模块一般都还有一个连接器,用户母版上有个连接器母头,模块上面有个公头,另外母版上就四个洞,只要把模块扣上去,再把模块屏蔽罩突出的四个铜片穿过母版的洞,再把铜皮扳平,模块就固定在母版上了。这样模块有不良的话,更换非常方便。这种使用方式,充分说明了模块确实是个很贵的元器件。到了现在的2018年,哪个厂家也不会使用这么低效的加工方式了,模块要么是LCC封装,要么是LGA封装,用户可直接用SMT工艺大批量贴装生产。
然而无论老牌帝国主义有多牛逼,终究无法抵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洪流。随着中国科技企业科技水平的提升,西门子模块的优势逐步消亡,西门子按照惯例,把业务分拆出售。
风投基金cinterion于2008年收购了西门子模块,模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也开始向中国厂商OEM和ODM。随着运营的困难加大,全球最大sim卡厂商金雅拓(Gemalto)2010年7月1.63亿欧元收购cinterion。
金雅拓合并第二大模组厂商,似乎可以取得一加一大于2的效果,因为sim卡和通信模块是物联网系统两大核心并且是刚需器件。不过事实上发展并不顺利,金雅拓在市场没有出现大家期待的作为。2017年底,法国航空全资收购金雅拓,价格47.6亿欧元。看来欧洲大佬们在通信市场真的是玩不转了。
三、SIERRA:资本运作高手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也是1993年成立,开始不是模块公司,应该算是个方案系统集成公司,尤其是做无线网卡做的很牛逼。
2008年底,Sierra斥资2.75亿美金收购wavecom,2012年又以4490万美金收购萨基姆,后来anydata(一个做cdma模块的公司)也被Sierra收购,不过收购anydata这事儿实在太小,网上挺难找到收购细节。
2007年以前,sierra 在行业内没什么声音,西门子wavecom以及来自中国的simcom在这个称为M2M(machine to machine)的行业做的有声有色,也不断的被数据分析机构评估市场占有率。
虽然连续10年,sierra都是老大,但是sierra确实没啥故事可讲,一个原因是他主要靠并购,没啥像样的创新,另一个原因是这家公司的运营路线实在是太过稳健,聚焦于高端车载和工业市场,避开中低端市场的竞争,而且把供应链放在中国来控制成本,同时用系统集成的方式来做行业服务,控制风险。
尽管sierra总是号称模块出货份额全球第一,但是这么多年你很难把通信模块跟sierra做强连接,我们还是暂时把他当做wavecom的延续吧。
四、Telit:定位明确的高手
1986年公司成立,2003年开始把业务重心放在M2M,并且开始研发销售通信模块,一度在中国市场占据了一部分高端用户。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2010年,Telit收购摩托罗拉的通信模块业务。从2015年开始,Telit逐步从中国市场撤退。
Telit一度是高品质的代名词,并且在欧洲推出了名为M2MAir的云平台业务。这个先进的理念,没有推进到中国,有可能是telit公司太小,无法承担中国市场的巨大推广成本,有些可惜。
目前日海已经持有Telit 大约14%的股份,后续会不会进一步并购Telit,让人充满遐想。
五、摩托罗拉: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老牌子
摩托罗拉作为一家老牌通信巨头,没有模块业务确实也不正常。摩托罗拉模块进入中国很早,并且委托了一个名字叫做广和通的中国公司,来做中国地区的销售。
在那个年代,摩托罗拉模块是巨头的代名词,尽管投入不大,还是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一直也没有太大的声势。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摩托罗拉被telit收购之后,终止了和广和通的合作,于是广和通开始做自己品牌的模块,开启了国产模块的另一个新篇章。
六、索爱,萨基姆,明基:江湖中刷过存在感
索爱做模块的起因不太明朗,不过10年前的M2M确实也是一股热潮,虽然没有目前的IOT这么热火,但是毕竟是全球的一股热潮。索爱掺和了几年,发现模块业务实在不是他的强项,就把整个业务卖给了wavecom。
萨基姆也是一家法国的企业,家电和通信业务都做。萨基姆的模块最早也是卖给波导,波导用这个模块做出了手机中的战斗机。后来萨基姆一度第一个推出了温度范围是负40到85度的工业级模块。但是,萨基姆的模块战略投入实在太小,市场推进没啥起色,后来干脆把模块业务卖给波导了,同时家电业务卖给了TCL。
明基(BenQ)虽然模块做的时间不太长,但是很奇怪的是,明基模块还是有比较强的知名度的,很多行业人士都知道明基模块业务,这可能跟台湾公司的强执行力有关。后来明基模块没做几年,由于品质总是出现莫名其妙的问题,终于使得模块业务挂了,彻底退出了这个江湖。
七、Simcom:国产品牌先行军
Simcom是2003年就开始涉足模块业务,是当之无愧的国产模块的带头人。后来崛起的移远的核心团队,也是从Simcom团队分出来的。
虽然还有一家叫做青年网络的公司有可能比Simcom更早研发模块,但是青年网络的模块还没有量产出货,团队就不知道原因的解散了(可能老板嫌赚钱太慢),可以被直接忽略了。
Simcom的英文名字实在是取得太好,以至于行业内很少提及他的中文名字,芯讯通。如果你称呼这个团队为芯讯通,说明你不是模块行业老兵。
Simcom最早并不是自己研发模块,而是选择了代理英国TTPCom的ITM100模块,无奈这个模块实在是交货跟不上,品质也非常一般,实在是逼得没办法了,于是Simcom团队破釜沉舟开始研发自己的模块,从这个时间真正开始掀起了中国通信模块辉煌的篇章。
Simcom第一款推出的模块叫做SIM100,这个模块品质如此不堪,以至于Simcom的技术支持工程师主要的职责就是到处出差给客户升级模块的软件。行业内至今仍然流传着Simcom的工程师深入客户的山区野外腹地升级模块的光辉事迹,这跟华为在创业初期拓展业务是何等的相似!
经过几年的锤炼,Simcom积累了研发能力,推出了SIM300模块,这是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通信模块,SIM300不仅真正打开了国内的市场局面,而且开始销售到海外,建立了海外的稳定渠道,真正攫取了相当的市场份额,虽然遭遇西门子模块的专利诉讼,但是不影响Simcom的到处攻城拔寨。到了2007年,Simcom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位居全球第三,占领了13%的市场份额。
说到SIM300模块,不得不说中国移动的无线固话业务。SIM300模块推出的前两年,很难在M2M市场打开局面,但是这个时候,中国移动无线固话业务开始蓬勃发展。Simcom基于SIM300模块做出了单模块的无线固话方案,替代了之前一个CPU加上一个海外品牌模块的技术架构。这绝对是一个颠覆的行业创新,而且这种更贴近市场的技术创新也只有在中国才能蓬勃发展。技术颠覆加上无线固话的市场规模的扩大,造就了SIM300模块的辉煌业绩的开端。
SIM300模块是国内第一款出货量达到千万级的通信模块。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2005年6月,Simcom的母公司,晨讯科技,在香港上市,但是由于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导致股价一直没有起色。
接下来的几年,国内通信模块品牌也都逐渐崛起,Simcom逐渐失去了创业初期的拼搏精神,业绩增长也日趋平稳。老板在战略上也优先选择出售,先后卖给u-Blox和移为未果后,又跟台湾日月光传出绯闻,最终还是阴差阳错卖给了日海通信,跟龙尚成为兄弟公司。这其中的曲折故事,也够写一本书了。需要指出的是,Simcom的母公司晨讯科技并没有出售模块工厂,而这个工厂在加工模块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工业4.0的积累,虽然晨讯科技退出了模块业务,相信他们会继续在智能制造,也就是所谓的工业4.0继续有所作为。
八、移远:敢于下注,势头迅猛
移远通信成立于2010年,创始人团队来自于Simcom模块团队。
移远从创立之初,就把模块品质和服务放在首位,在短短四年之内,就把模块品牌和口碑建立了,风头直逼Simcom。
有趣的是,移远创办初期的投资人是Simcom老板的儿子,所以其实移远和Simcom也算是兄弟公司,但是在移远初步建立品牌的某个时间,天使投资人的股份很神秘的卖掉了,移远跟Simcom也彻底没有血缘关系了。这里面的细节,在行业流传了各个版本,这里就不具体描述了。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凭借超强的商务策略和技术服务的执行力,以及良好的产品口碑,移远目前已经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通信模块公司,无论是人数和销售额,都堪称国内模块企业的翘楚。但是由于缺乏后续的进一步的想象空间,移远的运营风险也逐步剧增,后续何去何从,还有待观察。
九、龙尚:国产老品牌之一
龙尚成立于2006年8月,也是国内比较早做模块的团队,2017年被日海通信收购。
龙尚成立的前三年,聚焦在GSM无线固话业务,凭借一款A7000模块,通过软件的高水平,把英飞凌(今天的intel Mobile部门)的ULC2芯片的性能发挥到了极致的极致,用很低配置的外围器件实现了超低成本的无线固话方案,这个技术架构领先了行业至少2年,把整个无线固话市场几乎垄断,也把sim300模块的无线固话市场份额蚕食殆尽,即使后来Simcom推出了mtk平台的SIM300W也无济于事。这又引出了另一个话题,MTK芯片在模块行业从被鄙视到成为标杆,RDA主芯片又是怎么逐步替代MTK芯片成为模块的国产芯片代表,这就是物联网模块主芯片逐步国产化的一个缩影。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凭借无线固话实现市场的飞跃后,龙尚迅速切入了WCDMA和EVDO模块,后来又开始了4G模块的研发,一度在4G模块市场占据第一名份额。可惜龙尚管理层高层不断换人,造成运营效率急剧下降,最终不得不低价出售给日海通信,让人无限唏嘘。
十、华为模块:少有的不成功业务之一
华为的通信模块是哪年开始做的,无从考证,至今这个业务还在持续,只不过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了。
华为的模块业务,在8年前还是高品质模块的代名词之一,但是模块业务在华为内部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以至于随着模块竞争的加剧,华为模块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且,因为华为模块选用的芯片平台总是非常落伍甚至淘汰的芯片,我们一度怀疑,华为的模块部分,主要是为了清理华为的手机芯片库存。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国产模块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模块厂家会有工程师对客户提供贴身的技术支持,但是华为的模块基本上没有任何技术支持,用户仅仅看手册就可以搞定开发过程,这个风格很像是西门子。而华为的质量控制体系,也保证了华为的模块品质在有几年时间还是有一些优势的。
但是随着其他模块品牌的竞争力逐步加强,国产模块厂家的模块品质不断提升甚至超越了华为,而且技术服务更加贴身,所以华为模块的优势逐步消失了,到今天为止华为模块在市场几乎看不到了。
在大多数领域,华为所到之处几乎是寸草不生的。在华为的云管端战略的大背景下,依然放弃了通信模块这个物联网的制高点,不能不说理想和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牛逼如华为,在技术服务这个无底洞面前,也只能选择投降。
十一、中兴(高新兴)模块:比华为做得好
中兴通讯作为一个巨头公司,孵化了一个叫做中兴物联的子公司,来涉足模块业务。这个业务虽然在中兴内部营收比例不大,但是在物联网行业内还是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兴物联的模块产品线齐全,品质也比较好,加上代理商政策持续性也不错,所以一度占据了市场不错的份额。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2017年7月,高新兴物联收购了中兴物联,在物联网市场做了重要布局。收购之后,中兴物联的品牌也更名为高新兴物联。
高新兴物联直到现在,仍然在通信模块市场上有着不错的口碑和实力。
十二、广和通:特立独行的高手
广和通应该算是模块行业的另类,以前是代理别人模块,自己做模块品牌后,不再发展代理,完全靠自己直销,所以市场渗透率一直不是特别大。
行业内对广和通所知甚少,因为他们基本不做什么宣传,就像金庸小说里面的西域高手。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2017年,广和通悄然上市,成为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独立上市的模块公司。上市后尽管花费3000万RMB并购了一家叫做诺控的模块公司,对渠道的管理上仍然坚持自己的特色,并没有做什么本质的扩张动作,显示出管理团队的克制和理性。未来广和通的前景,一片光明。
十三、艾特维:昙花一现的细分标杆
艾特维是闻泰通信的模块子公司,这家公司只存在了3年多,于2013年底注销了。但是在TDSCDMA这个标志着第一个中国自主标准的产业,艾特维却是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2009年,中国移动开始启动TD无线固话业务,艾特维凭借龙尚无线固话的研发核心班底,基于展讯的TD芯片,搭配RDA的极低成本的TD功放,研发出了最小体积的TD模块,型号0188。这个模块的软件实现了功能可配置化,用户提出功能需求后,无需软件工程师修改软件,测试工程师就可以用配置工具一起发布软件版本,真正做到了极速的客户服务。很快0188凭借高效的技术服务模式,垄断了整个TD市场,几乎成为了TD模块的代名词。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可惜的是,随着TD网络的式微,艾特维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昙花一现的典型代表。
艾特维的研发团队,仍然继续在这个行业酝酿新的辉煌。
十四、合宙:为客户创造价值才是王道
合宙团队是龙尚和艾特维的研发团队的一个分支,这个团队的特点是技术创新能力强,总是追求产品的极致用户体验。合宙推出的Luat二次开发架构,经过仅仅一年的时间就火遍全国,甚至很多国外开发者也在参与。因此有人把ESP8266,EMQTT,Luat并称为物联网的三大热点。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Luat模块的最大优点就是二次开发方便,工程师仅仅花费几天的时间,就可以做出来一个典型的物联网应用方案,可以完全摆脱传统的MCU加模块AT指令的冗长的开发周期。
更牛逼的是,Luat提供了各种典型应用场景的源码,以及TCP,UDP,MQTT,HTTP,HTTPS,SSL,FTP的各种实现库,并且把典型的云平台也做了对接并开放源码,包括阿里云,涂鸦云,oneNet。
相比Arduino适合设计师做硬件原型,Luat更适合物联网的整体通信方案定制,并且可以快速大批量生产,所以发展速度远超Arduino,已经成为物联网行业的热点之一。
十五、文末总结:
通信模块作为一个如此核心的器件,以至于大多数的物联网从业者把它称作芯片,他的样子也确实很像一个芯片,体积也比INTEL的PC机芯片小了很多。这几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模块的需求量迅速爆发,国产模块凭借高品质,贴身服务的优势,并且价格逐步降到了20元以下,逐步统治了这个市场。另一方面,哪家模块的开发流程更加标准化和傻瓜化,哪家模块的份额必将逐步节节攀升。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物联网领域的未来几年,会形成一家BAT量级的企业,而这个企业很可能会在通信模块的企业里面脱颖而出!
2018年的国庆节,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我最喜欢北京的秋天,原本这是个应该进行户外活动的好日子,我早早的起床。却临时决定宅在家中,写点东西。
最近一段时间,我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来写《囤比特币》系列了。
写作自然希望有人读。很庆幸,《囤比特币》系列确实有读者。咱们真的跟四年前不一样了,那时我写的文章最多三五条评论。
当然,也不能因为有人愿意读,我就去写,10万+的垃圾文章比比皆是,我并不希望再为这个世界多创造垃圾。我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干货可以分享。很庆幸,我确实有。谈起囤比特币这个话题,我就思如泉涌。
原本已经不写关于比特币的文章很久了。机缘巧合写了一篇回忆的文章《四年一个轮回,不光有世界杯,还有比特币》,居然获得了25万的阅读量(我感觉微博数据有水分)。我没有做过任何推广,这个阅读量大大出乎了我的预料。表面上看,现在和四年前都是熊市,但是形势或许真的与四年前不一样了,至少关注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最近,我花了点时间重新关注比特币圈子里的动态,感觉也与当年有了巨大差异。
就从币圈媒体说起吧,虽然各类公众号一大堆,但是发的全是些没营养的内容。很多文章,随便瞟一眼就知道作者是个小白,啥也不懂,瞎扯淡。其它的要么搞行情分析,明天币价除了涨就是跌,要不就横盘;要么就推销币,错过了比特币,不能再错过ABCDEFG,全是一个套路。
读这些东西,难道不会让人变傻么?那些比特币早期玩家都去哪里了?就没有人能够给大家写点干货么?
环顾四周,大家不是忙着发币,就是忙着推销币。有良知的,会告诉你,仍然看好比特币。没良知的,基本提都不提比特币,全部推销各种垃圾。
任何一个流量入口,无论是媒体,交易所,还是所谓的钱包,全都在发币。
作者们已经不能踏踏实实的写作了,一看就是个卖软文的;媒体已经不能踏踏实实的做资讯了,一看就是个卖站台费的;交易所已经不能踏踏实实提供交易了,一看就是个卖上币费的。
能圈到钱当然也是本事。但是,我很奇怪的是,难道就没有人还记得当初的情怀吗?
好吧,我错了,情怀确实不能当饭吃。
在中文比特币圈里,我们不仅仅是缺少程序员,缺少自愿维护比特币的核心开发者,而且我们缺少布道者,缺少像 Andreas M. Antonopoulos 这样的灵魂人物。
当然啦,我自己也要检讨。虽然比特币带给我巨大的经济回报,但是我却没有为它做过太多有意义的事情。
我总想等待别人出头。
因为我知道我不可能成为 Andreas M. Antonopoulos 那样的人。我的所有收入都不是来源于圈内,我还需要赚更多钱,囤更多币。比特币不是我的主业,我还有其它梦想要实现,而实现那个梦想不仅需要大量的钱,而且需要了解很多领域的技术储备。
但是,如果我不站出来试试的话,还有另外一个人会站出来吗?虽然我知道比我更适合做这事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我又完全看不到有人要站出来的迹象。
同时,我过去一直很怀疑,我站出来就有意义吗?从大的方向看,很多事情的结局是注定的。我知道很多人会倾家荡产,这种事过去四年一直发生,多少人含泪流血离场。我写还是不写,并不可能影响事情的发展。是的,我其实有些麻木。
但是同时,我也很乐观,因为来一轮熊市,等牛鬼蛇神全部死翘翘,必然又迎来新的春天。我写还是不写,比特币都会自顾自的发展,高速的发展。
你看,结局是注定的,我理应什么都不做,耐心等待。
但是,有时候我会很难过。全局的发展从来不关心个体的死活,伴随着成千上万人倾家荡产,比特币仍旧高速发展,这很残酷。
如果我写的东西能够挽救那么3-5个人呢?虽然对全局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或许可以挽救某个个体的一生。
好吧,哪怕挽救1个人也是好的,这是我决定写《囤比特币》的初衷。
我写得内容,要么是我一直坚信的,要么是我亲身经历的。是我希望分享的经验和思考,也是我对比特币倾注的全部感情。
刚开始我以为我只需要写几篇,后来我发现能写的内容越来越多。已经完成的有6篇,它们构成第一个部分:入门,目的是帮助大家入门。
囤比特币,入门的标准是:明确比特币的目标,愿意参与实验,自愿承担风险,并开始利用比特币储值,自己掌握比特币私钥,并进行冷储存。
后面的内容,我大概列了个清单,发现还可以写10篇左右。考虑到写作过程中还能产生新的思路,而且不断的有人问我问题,内容只会更多。
囤比特币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知之非难,行之不易。所以,我才会有这么多的内容可以写。
我的目标是写出永不过时的经典。所以,我尽量写与时事无关的事情,越是热点事件,我就越不会写。我希望,多年以后,当你再次拿出我的文章时,仍然觉得它不过时,而且愿意把它分享给那时的新人。
写作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知之非难,行之不易。我希望自己能把这个作品完成。
祝大家国庆节愉快!
比特币与理想主义
在真正读懂比特币白皮书的瞬间,我的感觉是无法用文字来形容的。充满了惊叹、兴奋与懊悔。惊叹于中本聪巧夺天工的设计,兴奋于比特币即将引发的社会巨变,懊悔于自己竟然没有在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就来读白皮书。
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我的初衷其实是想参与这场史无前例的社会实验。但也不可否认,比特币价格的暴涨是当初驱使我阅读白皮书的主要动力。
没想到的是,参与这场社会实验也改变了我的认知,我的人性也遭受到了巨大的考验。
人性是脆弱的,往往经不起考验。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一度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因为我本身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之中。
我近乎疯狂的囤积着比特币,这到底是因为理想呢,还是因为贪婪呢?我已经分不清了。一方面,我仍然坚持着理想,或许实验最终会失败,但我无怨无悔;另一方面,我如此坚信它会成功,于是囤得越多,财富自由就会越快,我完全控制不住自己囤币的冲动。
最终,我不得不给自己订下一条死规则——不卖币。不卖币就意味着,我赚不到法币,也就意味着我的投入跟这个实验共存亡。
但是,我依然无法控制自己囤币的冲动。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其实我是中本聪,比特币就是我的孩子,我需要不断投入,以帮助它成长。
在投资和金融领域,理想主义者是无法存活的。比如:李笑来老师的经典录音中有一段经典的话:
我操,你妈的整天讲价值投资,那他妈的,我就这么跟你讲个例子就知道了,我他妈天天骂中医,中医就是傻逼,但是中医上市公司股票,我真买了,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我知道傻逼信,傻逼众多,然后我知道我不买,别人会买,这钱我为什么不赚?在商言商。到最后没有什么世界比金融的世界更成王败寇的。
话糙理不糙,理想主义者怎么可能在投资和金融领域成功呢?
你看,我不看好中医,我绝对不会买中医股票;我憎恨某幼儿园虐童事件,我绝对不会去抄底它的股票;我厌恶分叉币空气币,哪怕明知赚钱概率很大,我也绝对不会去炒。
我有时候也纳闷,我怎么就这么傻,怎么就这么倔呢?我也不知道。
还好我有比特币。不得不佩服比特币,它居然就是这么优待理想主义者。前段时间,李老师的基金兑现了,但5年收益率只有40多倍,收益尚不如我这个傻傻囤币的理想主义者高。想想都觉得好讽刺。
这说明,哪怕你牛逼如李老师,粉丝无数,挖过“烤猫 7BTC 以下随便买”大坑,和BM大神一起割完BTS割EOS,给无数币站台,折腾得死去活来,号称自己很忙,七年就是一辈子,每天都兴奋地干活,为了利益与合作者撕逼。最终,收益还是没跑过比特币。
但是,如果你以为理想主义者就一定能很滋润,那你又错了。
事实是,很多理想主义者并没有撑到现在。他们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完全看不到圈子里其他人有任何理想,放眼望去全是贪婪,满眼绿光,伤心失望至极,选择退出。非常的可惜。
能坚持到现在的,或许都是因为能分得清失望的对象,到底是失望币圈的人呢?还是失望比特币本身呢?
很多人会把币圈的人做的坏事都算在比特币头上,比如:宋欢平和VV酱。这当然是不对的,我们不能把杀人犯做的坏事都算到枪头上,也不能据此认为枪不是技术革新。
比特币是人性的放大器,你想得到的骗局,你想不到的骗局,都会在这里发生,而且层出不穷。更可气的是,骗子骗完一次,还可以骗第二次,比如:朱荣。有时候想想也很无奈。
但不管怎么样,最初的理想我还在坚持。而且持有比特币时间越久,我就越乐观,我对比特币能够成功深信不疑。我希望大家也能坚持下去。
圈子越是混乱,越说明比特币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很强。有人不遗余力的黑比特币打压比特币;有人不遗余力的骗人,割韭菜把圈子搞得乌烟瘴气;有人不遗余力的想要控制比特币,却恶人自有恶人磨。但是,比特币只管自顾自的发展,高速的发展,加速的发展,完全不受影响。
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趋势是无法阻挡的。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是个理想主义者,那么我也有几条经验可以分享。
首先,不要过于兴奋。
不要逢人便夸比特币,不要谈任何话题都扯到比特币上,没必要把自己整成一个神经病,也没必要搞得跟个传销分子一样。而且,越是开头热的人,持久力越差,这样的先例真的很多。
有时间静下心学习一些经济学和密码学课程,网络课其实很方便,深刻理解比特币是需要时间的。既需要理论指导,也需要自己的实践,但不管怎样,都比民科科普和炒币攻略要靠谱得多。
实话说,我的兴奋劲不会弱于任何一个人,而且我很持久,多年过去,我仍然很兴奋。也许在字里行间,你也能体会到我的兴奋。但是,除了写文章,我平时是不谈比特币的。
其次,不要问底在哪里。
想像一下,若干年后,你已经从新人变成了老人,有新人私信你,请问大神,底在哪里?你该如何回答?
对于一个上不封顶的东西,没有必要总是纠结于底在哪里。你们来得虽晚,但并不用懊恼,来得晚是运气不好。
只有运气好没抓住的人,才该懊恼。知道吗?很多人在这里待了几年,但手上仍然没币。从8000元到900元,他们在纠结底在哪里。从900元到130000元,他们还在纠结底在哪里。从130000元到40000元,他们仍然在纠结底在哪里。你应该庆幸,他们一直在纠结。
5000元的币我买过,1000元的币我买过,130000元的币我也买过,40000元的币我仍然在买。我只关心终点的美景。
如果实在想低成本持币,猜底还不如定投。从8000元定投到900元,平均成本大概是2000元,虽然是最低点的两倍,但是只有最高点的四分之一,应该可以接受罢。
第三,不忘初心,保持耐心。
不要明知分叉币、空气币没前途,却去跟着炒一把;不要坑蒙拐骗,即使那样能赚钱;不要没完没了的撕逼,我们不需要打嘴仗,时间终能证明比特币的伟大。
一路走来,我感觉到很多人都变味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大染缸里呆久了,想独善其身很难。局外人看得很清楚的坏事,局内人总会编织各种理由来麻痹自己。
时常回想一下,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来。努力在理想和贪婪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理性的逐利。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期待4年以后,8年以后,12年以后,N年以后,我还能在这里见到你们。那时,你们经受住了人性的考验,实现了财富自由。我们是从未谋面的老朋友,或许不能一起喝酒,不能一起撸串,但是我们心意相通,隔着网络也能感觉亲切,只因为我们都是中本聪。
下车太早只因愿景太小
绝大多数比特币早期玩家都已经下车,还有很多人眼睁睁看着比特币暴涨就是没上车。这对我们来说是好消息,因为如果他们现在都在车上,币价还能是几万块吗?
犹犹豫豫不上车,迫不及待要下车,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心中的愿景不够大。
愿景决定了视野,视野决定了行动。
比特币似乎永远都太贵,他们永远不舍得买。
比特币似乎永远都还早,我们永远不舍得卖。
心中没有愿景,或许还能扛过熊市,但绝对守不住牛市。一涨你就会卖的,千万不要不信,48万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要做到无论牛熊,我自岿然不动,最需要想明白的问题是,它的未来到底有多大?
再涨个百倍?你太悲观,百倍太少,让我来分享我的愿景。
比特币最核心的应用是储值,它的未来目标就是成为人们的储值首选。
那么,在比特币出现之前,我们都用什么东西储值呢?也就是说,我们赚了一笔钱,除去消费余下的部分,我们会以什么形式来保存财富呢?它们主要是黄金、货币和不动产。
图1. 世界黄金、货币和不动产总量(修改自http://money.visualcapitalist.com/)
全球黄金的总市值是7.7万亿美元,广义货币总量是90.4万亿美元,不动产是217万亿美元。
那么,全球总储值市场有多大呢? 7.7 + 90.4 × 92% + 217 × 20% = 134万亿。
而比特币总量只有2100万,大约有300万永久丢失。考虑到比特币储值相对于黄金、货币和不动产的绝对优势,每个比特币将涨到750万美元,折合5000万人民币。
这就完了?当然没有。
世界财富总量在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10年以后总量是现在的1.8倍,20年以后总量是现在的3.2倍。因此,假设20年后比特币的储值功能得到广泛认可,那时它的价格应该是1.6亿元人民币。
以上计算,仅仅考虑了比特币的储值功能,如果考虑其它因素,比特币的总市值会更高。
换句话说,比特币依然有千倍的增长空间。每4年,当产量减半,供应突然减少之后,都会迎来新一轮暴涨。
有时候,我经过城市中最繁华的地段,穿梭于人流,看着人来人往。我就会想,这些人都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的家庭怎么样?他们整天忙忙碌碌追求的是什么?他们中有多少知道比特币?又有多少能理解比特币的未来?
虽然比特币最高涨到过10万人民币,但是很显然,人群中的99%仍然不理解比特币,仍然没有持有比特币。这当然是好消息,这同样意味着,比特币的上涨空间仍然巨大。
目前,Bitcoin Core客户端的版本号是v0.16.2,虽然比特币网络稳定运行了近十年,客户端却仍然没有升级到v1.0正式版。我们其实只是一群测试版用户,真正的用户还没有来呢。
如果把比特币比做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现在还没有出生,还只是个腹中胎儿。虽然,从一个受精卵成长为胎儿,已经长了千万倍,但未来从胎儿到婴儿到儿童到成年,仍有无穷的成长空间。
读这篇文章之前,你应该首先认同我前面两篇文章的观点:
如果你不认同上述观点,你就没有必要往下读了。
很多人读了《下车太早只因愿景太小》,留言说,我的预测太大胆。这篇文章会告诉你,我的预测有多么保守。
我们都知道,比特币的供应每4年就会减半,每4年供求关系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供应变得紧缺,而需求仍然持续增加,因此币价会迎来一次暴涨。过去的两次减半,都导致了暴涨。
如果5个周期后,也就是20年后,比特币可以涨到1.6亿元,每个周期需要涨几倍呢?
我做了两种计算:
结果如下:
表1. 两种增长模型的比特币价格预测
如果是线性增长,每个周期仅仅需要涨到5.25倍。4年后,比特币价格21万元;8年后,比特币价格110万元;12年后,比特币价格579万元;16年后,比特币价格3039万元;20年后,比特币价格1.6亿元。
每个周期5.5倍,意味着,每年比特币只需要相对于上一年增长50%。请问,现在还有人认为我的愿景很大么?我真的很保守耶!
为什么20年涨到1.6亿元,人们会认为激进;而每年增长率50%,人们会认为保守呢?因为,人们往往会低估复利的威力。
当然,线性增长模型并不合理,事物的发展总是开始快,后来慢,最终趋于平稳。
如果是指数递减增长,每个周期的倍数依次是:11.8倍,7.2倍,4.85倍,3.54倍和2.75倍。这个模型预测,下一个周期(到2022年)比特币会涨12倍左右。考虑到上一个周期涨了几十倍,这个增长速度基本也是合理的。
一线城市财富自由的门槛是2.9亿(请自行百度)。在这里,我们放宽一点要求,把门槛降低到1.6亿元,也就是20年后1个比特币的价值。
根据指数递减增长模型:
很多人会告诉你,拥有1个比特币,未来你就可以财富自由。我认为我百分比认同。
但我的问题是,你是否愿意等20年?或者你到底愿意等几年?或者你现在能买得起几个币?
现实是,以今天的币价,绝大多数人拿出10%-30%的资产,只能拥有10个或更少的比特币。因此,想要通过囤币实现财富自由,需要至少12年。你是否已经做好了长期囤币的打算?
所以,哪怕你明知囤币可以实现财富自由,你也囤不住的,只因为你等不了这么久。
矛盾之处恰恰也在这里。你买1个币,需要等20年才能财富自由,你觉得太久,不愿意等,很懊恼。但是,如果你不买,4年之后,你可能连懊恼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那个时候,你连1个币都买不起了。
首先,你可能需要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要求太高了?绝大多数人,这辈子都没有实现财富自由的可能性,能够实现财富自由的是极少数。囤1个比特币,等上20年,除此之外啥都不需要干,已经是捷径中的捷径了。
其次,疯狂提升圈外赚钱能力,多赚法币多囤币,可以缩短实现财富自由的时间。但是,要缩短1个周期,币量大约要翻3-4倍,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艰难的。我选择的就是这条路径,至少很稳。
再次,快速实现财富自由的途径永远存在,也可以不局限于币圈,但总体上概率极低。万众创新,那么多企业,又有几家能成为拼多多呢?我也在践行这条路径,但是我不抱什么希望。
人往往就是这样,其实已经走在捷径上了,还在拼命的到处找捷径。
当然也行。很多币圈老人都在折腾,但是除去少数人,绝大部分人的结果并不算理想。
你需要明确一点,在币圈想赚币往往更难,甚至不如从圈外赚钱来买币。原因很简单,比特币总量有限,固定2100万。
圈内每个人都想赚币,而且入圈人数越来越多。10万人玩的时候,平均每人210个币;等到100万人玩的时候,平均每人只有21个币。这就是为什么,玩着玩着,大家手上的币都越来越少了。反而是那个在圈外赚钱来买币的人,啥都不干,币却越来越多,成了收益最高的人。
很多人玩亏了币,不甘心,就需要做一些事情找补回来。这很容易理解的,原来几千币,玩了一段时间变成几百个,是你你甘心吗?于是,你开始想办法赚回来,可是想赚回来又谈何容易呢?于是你不得不去想一些损招。
圈内有几类人是赚币的,大家其实也都知道是哪几类,所以,下面是我的个人建议:
总而言之,在圈里混,你需要想方设法把别人的币弄到自己兜里来,争取早日实现财富自由。如果你没这些能耐,那你或许应该像我这样,耐心地等待。
最后,衷心祝愿我的每一位读者都能最终实现财富自由。
如果你认同前面四篇文章的观点:
那么接下来,你会遇到一个问题:你到底应该把比特币储存在哪里?
如果我们囤积黄金,我们可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银行租个保险柜,把黄金存进去;另一种是在家里买个保险柜,把黄金存进去。答案可能需要视情况而定。
但是,对于囤比特币而言,答案永远只有一个——囤在自己手里。
什么叫囤在自己手里?有且仅有你掌握了能够动用这些比特币的私钥。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如果你不愿意自己掌握比特币私钥,或许是两个原因,一怕风险,二怕麻烦。
所谓风险是与技能相关的,对于掌握了私钥管理方法的人而言,其实没什么风险,反而是不掌握私钥更具风险。曾经有个哥们存了900个币在 Mt.Gox,当然那会儿币也不值钱,后来币价涨到了1000美元,这哥们才发现 Mt.Gox 发生了挤兑,提不出币。原本是个美好的故事,结局却很悲惨,Mt.Gox 宣布倒闭,这哥们自杀了。
所谓麻烦是与意义相关的,对于有意义的事情而言,我们从来不会感到麻烦。关于私钥管理有多麻烦,我们以后再谈。本文想表达的是,无论掌握私钥多麻烦,都值得拥有。你之所以怕麻烦,仅仅是因为还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有多重要罢了。
李笑来曾经说过:
比特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技术手段实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但它并不太好理解,尤其是对于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比特币私钥的人而言。我个人的理解如下:
比特币第一次使得我们可以把财富储存在一串“虚幻的”私钥字符串上,这是革命性的,它意味着人类社会最大的需求之一,每个人都有的储存财富的需求,其方式发生了重大革新。
只有比特币,完美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无论是把私钥藏在书里,还是记在脑子里,你都可以携带财富,全球畅通无阻。而且,这些财富是正在属于你的,只要你不说,就没人能抢走,甚至都没人知道你拥有这些财富。
俗话说,钱财乃身外之物。这话其实只适用于2009年之前。比特币诞生之后,钱财不再是身外之物。虽然生,还是不能带来,但是死,你却可以带走。
如果你不想把比特币遗传给子孙后代,你只需要毁掉私钥,其结果等同于捐了,因为全世界持币者都是受益者。
因此,如果说这世界上还有一样东西是真正属于你的,那它就是比特币。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你自己掌握了私钥。
当然,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掌握私钥也有代价,那就是一切后果自负。听起来很吓人,其实也没你想象的那么严重,我就从来没有丢过币。
假如你生活不能自理,那么放手让你自己照顾自己,风险确实很大。但是当你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时,放手就没什么风险了。
现在问题来了,你是想永远生活不能自理,一直依赖别人,还是想尽快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以便放飞自己,享受真正的自由呢?
几年前,我第一次制作冷钱包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作为一个小白,我当时使用了最笨的办法,在一台废旧笔记本电脑上重装了系统,下载Core钱包(那时候叫QT),断网之后安装钱包,生成新地址,备份钱包到2个格式化过的U盘,然后发币到钱包地址。从此,我拥有了冷钱包,我掌握了私钥,而且还有两个备份。我对当时既兴奋又怀疑,还有一点点不安的心情,记忆犹新。
直到很久之后,我才终于弄明白哈希函数、不对称加密和椭圆曲线,那种对安全性的怀疑和不安逐渐被打消。而随着时间的推移,1年,2年,3年,它一直很安全,我对它的信心越来越强,对私钥管理越来越有心得。
掌握私钥,你会渐渐对比特币产生全新的认识。你会不由自主地关注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因为对于你而言,这些才最重要。去中心化保证比特币不被增发,不被冻结,安全性保证比特币不被破解。而所有其它那些花里胡哨的属性全是次要的。你也终将明白,币王就是币王,其它那些花里胡哨的币,绝大部分是垃圾,是一些踏空比特币的人创造的垃圾。
你会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你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财富。你甚至会开始怀着怜悯的心情看待旧世界的人们,他们忙忙碌碌,却仍没有意识到,并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
他们依然对比特币的价值持怀疑态度,或许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手握私钥的那种快感罢。
通过前面几篇文章:
我们终于下定决心要自己掌握比特币私钥了,于是我们立刻就会面临下一个问题:如何管理私钥?
这个问题很重要,不过我原本是不准备回答的,因为如果你不能通过自己搜索找到问题的答案,那么你就不配拥有比特币。但是,因为问的人很多,最终我还是决定分享一些心得。
本文不会介绍详细的教程,也不会推荐任何钱包。这是因为比特币发展很快,各类钱包软件更新迭代也很快,教程也很快就会过时。如果你一定要教程,网上也是有的,虽然我也不知道它们是否过时了,你姑且可以尝试一下。
本文的重点是,分享私钥管理的一些原则,无论软件如何更新迭代,这些原则是永不过时。
每个人对安全性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而同一个人在不同应用场景对安全性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可能有一种通用的私钥管理方法适用于所有人或所有应用场景。
另外,安全性与易用性通常是一对矛盾,任何私钥管理方案其实都是在安全性和易用性之间进行平衡和取舍。
于是我们就需要分级管理私钥。对于普通比特币用户而言,通常分两级就够用了:高安全等级和低安全等级。
比如,你现在拥有10个比特币,其中9个准备长期持有,几年都不会动,另外1个需要经常拿出来使用。现在,你有三种方案可以选择:
第三种方案,就是分级管理,既保证安全又兼顾易用。第一种方案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第二种方案将那9个长期持有的币置于不必要的高风险之中。
由于我们是囤币用户,大部分币都要囤到10-20年之后,因此接下来,我只介绍在进行高安全等级私钥管理时的原则。
长期囤币,必须直接管理私钥。很多人虽然已经开始使用比特币,但是仍然不知道私钥为何物。关于私钥是什么,私钥和地址的关系是什么,请参考:
在《囤比特币:手握私钥的快感》中,我简单讲述了我第一次制作冷钱包的方法,那时我还是小白,所以我在管理钱包文件。这个方案至今仍是安全的,但是我现在已经不用了。
为什么我们要直接管理私钥呢?因为软件迭代速度非常快,升级频繁,消亡也快。
4年前,我们很多人用的是一款叫作 multibit 的钱包(https://www.multibit.org/),现在这款钱包已经停止更新了。如果你当年存的是 multibit 的钱包文件,现在你就打不开这个文件了。就算你当时也备份了软件,仍然存在风险,因为软件长时间没人维护,漏洞也没人修复。
没有人能预测10年后的景象,也没有人能知道我们今天使用的钱包能否活到10年后。也没有人知道这10年间,比特币还会发生多少次分叉。
所谓得私钥者得天下,这天下也包括分叉币的天下。你在高点卖掉你不看好的分叉币,既可以获利,又可以让该分叉的操纵者痛不欲生。
所以,请直接管理私钥,而不是钱包文件。事实上,你甚至都不需要一个钱包,你需要的只是一个能随机生成地址和私钥的工具。这个话题要稍微高级一点,大家有空可以自学,其实也不麻烦。
制作冷私钥的步骤如下:准备设备(废旧手机或废旧笔记本电脑),下载软件(钱包等能离线生成地址和私钥的工具),断网(甚至可以把网卡毁掉),离线生成地址和私钥,加密并备份私钥(直接存文本并加密)。
完成冷私钥制作之后,你只需要向该私钥对应的地址转账比特币,并使用其它联网设备在区块链浏览器中查询该地址的交易记录和余额即可。
至于选择哪个钱包工具,可以参考(https://bitcoin.org/en/choose-your-wallet),它对每个钱包都有一个简单的介绍:
图1. Bitcoin Core 钱包简介
最重要的是第一条,一定要选择“Control over your money”的钱包,凡是第一条不是这个的钱包都不要用。
由于冷储存的币一般数额都比较大,一旦出错,损失也非常高。所以,无论你选择了什么方案,你都需要先使用少量的币,进行测试。测试也是加深理解的过程,通过反复测试你还可以不断地改进方案。直到你非常确定,方案安全可靠,就可以正式使用了。
备份少了很危险,因为私钥一旦丢失,比特币就全部损失了。备份多了也很危险,因为备份越多,私钥越容易暴露。经过我个人的长期摸索,3个备份应该最合适。这3个备份在形式要有差异,储存地点也要分散。
电子备份和纸质备份各有优劣。电子产品长时间放置,可能会出现故障而打不开。纸质版虽然不会出现故障,但可能墨迹会消失或者模糊。建议:2个电子版+1个纸质版。
如果3个备份放置在同一个地点,一旦发生火灾,或者遭遇盗贼,很可能一锅端了。建议:3个备份分别存在3个安全的地点。这一点很难,既要足够分散,又要足够安全。
私钥加密有风险,因为一旦忘记密码就全部损失了。私钥不加密也有风险,因为一旦被盗就立刻损失了。建议:使用自己最常用、记得最清楚的密码加密。
你不必担心这密码不够强不够安全。加密的目的是防贼,密码并不需要特别复杂,能拖延足够时间即可。比如:某天你发现家里被盗了,由于盗贼破解密码需要时间,这样就为你争取了时间,去用其它备份把币转移了。加密工具有很多选择,即使使用压缩软件自带的加密也够用。
随意。你既可以把币都存在1个地址,这样管理1个私钥就够了;也可以把币分散到N个地址,管理N个私钥。管理难度本质上没有差别,多1个私钥也就多1串字符。
把币分散到N个地址有优点。比如,你有9个比特币,分散到9个地址。某天你需要使用<1个币时,你可以直接把某1个私钥导入热钱包使用,而完全不影响其它8个私钥的安全性。对于囤比特币而言,大量卖币的可能性不存在,所以推荐把比特币分散到多个地址中。
什么叫囤在自己手里?有且仅有你掌握了能够动用这些比特币的私钥。这意味着一旦你发生意外,你的比特币也跟着全部损失了。这就是比特币的特性,真正属于你个人的财富,不能与他人分享。
但是,你仍然可以选择把私钥备份交给一个你百分之百信任的人。你需要特别叮嘱他,只有你出意外,他才能动私钥。
为什么呢?因为私钥管理是有难度的,共用私钥最终极有可能导致信任关系破裂。比如,某天你发现比特币被盗了,可能是你的疏忽,但你并不知道,你就会开始怀疑对方。当然,也有可能是对方背叛了你,但不承认。总而言之,这事就说不清了。
所以,对方在保管你的私钥时,需要非常明确的知道,他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反之亦然,如果你获得别人的信任,帮他保管他的私钥,你也需要非常明确的知道,你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而且,一旦你决定要把私钥备份交给他人,你不仅仅需要绝对信任对方,也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万一被背叛了,你也无怨无悔。否则,你就不要把私钥交给任何人。但这并不代表,你不能把比特币分享给他人,你可以把比特币转给他人,让他自己保管自己的私钥。
那你就用硬件钱包吧,要买就买2个,加上1个种子卡,正好3个备份,有电子版有纸质版。
硬件钱包最大的风险是硬件被人做手脚,尤其是在运货阶段。曾经就有人购买二手硬件钱包,结果被人做了手脚,导致丢币。因此,请原厂下单,收货的时候仔细检查包装和封条是否完好,收到之后,先少存点币玩上个半年,币量逐步增加。
你仍然需要明白,硬件钱包还是没有直接管理冷私钥安全。但是,对于一个啥都不想学的人来说,已经是最好的方案了。
刚开始,我是拒绝写这篇文章的。因为我始终认为,如果连这都需要我教,可能也不适合比特币吧。看起来,财富自由的吸引力还是不够大嘛。
但是,问这类问题的人又很多。我也曾经小白过,也很希望得到前辈们的指点,这样就不用走弯路了。我能理解大家的心情,于是就硬着头皮写了。或许还是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详尽,真的很抱歉。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使用过钱包软件了,所以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推荐。除了电脑上还保留1个热钱包,用的是几年前版本的Electrum,存了点币以备不时之需,其它所有钱包全部卸载了。
事实上,囤比特币也不需要任何钱包软件,你们终究会明白的。
答:285个地级市、15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
答: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860个市辖区、368个县级市、1453个县、117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特区、1个林区),
答:41658 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个区公所、7194个街道、19683个镇、13587个乡、1085个民族乡、106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
答:662238 个村级行政单位(包括街道办事处)
概括一下就是:中国有约300个“城市”,2856个“县”,41658个“乡镇”,662238个“村”。
本文以江苏北部淮安市及其辖区内的县/镇/村为例。江苏省是中国南方排名靠前的富裕省,但北部起步晚,底子差,比南部苏州,无锡,省会南京动辄上百家上市公司还有较大的差距。淮安市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上,故而其作为我们全国性的参考标准具有中位数的标杆意义。
小哥说他,每换一家店就要被要求重新换按摩手法,这让他觉得很麻烦,或许这就是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人的问题所在,从来不愿意主动改变和学习,跟随着命运随波逐流,即使非常非常辛苦。
终其一生,他都会在不同的店里给客人捏脚,他早已接受了这个结局。而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按摩足浴这个产业保守估计有一千万以上的从业者,他们的出身与命运大多相似。
在和县里的出租车司机交流时他说,以前每个月都能跑一次淮安和南京(约100公里的大活),现在几个月都没有一单,都打顺风车拼车了。收入也从原来的六七千,降到了四千。
火锅店的小妹底薪2000-3000不等,包吃住。她们买手机一定买送流量的,一个月送几十G,优酷,腾讯视频免流量那种。她们用的口红是拼多多上5元钱买的,而这个口红在拼多多上一个月的销售数量是十万支以上。
他们对世界发生什么,中国正在发生什么,省里正在发生什么,漠不关心,他们从未认为自己有机会成为这个世界的主角,他们是旁观者,他们活着就是为了活着,以及消磨掉不工作的时间。
中国一线城市的重要意义是:给予普通青年,通过自我奋斗换得一片天空的可能性。即使这个窗口正在收窄。
县城的大多数门面店,基本看不到什么人来人往。基本都是做熟人生意,一个老大爷开杂货店开了25年,终于在五年前扩张了十平方,增加了两个麻将桌和一个福利彩票机。
本地人虽然也多是打工者,但依然看不起外来的一起打工的人。这个情况在全国其实都是非常普遍的。本地人最大的期待就是拆迁,根据全新的计算方法,平均每家宅基地和自留地拆完,能有两套房,还有二三十万的钱,因为树有单独的补偿,所以很多人家都突击种树。密密麻麻,像种菜似的。
历年来,金湖县里考出去的大学生,都往南走,去了南京或者上海,鲜有去淮安市里的。即使中国高考问题很多,普通家庭改变命运的基本办法依然是高考,然后去新兴城市寻找机会。
人们背井离乡,为的是改变命运,抑或是给下一代创造更好一点的起点。这是中国人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下面放一组数据: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农村居民为6.74亿人
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超13.6亿人。
2014年底,中国农村劳动力共有40506万人,其中,外出就业1586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16%。
其次,从事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的为22629万人,因此,农业劳动力供给为17877万人。
总数约占全国劳动力的5.3%。
职业农民已经降到了历史上最低比例,并且会持续下降。
故而一个基本判断时:中国的城镇化尚未达到饱和,会继续保持增长。
但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农转非之后带来的大量后遗症。
在中国960万公里的土地上,互联网广告占据的依然只是极小的份额,地面市场,依然大有可为。
我们来看白酒市场的头牌茅台。2017年茅台销售收入764亿元,同比增长50.5%,超年度计划27个百分点。茅台集团总经理李保芳表示,2018年茅台集团目标含税收入900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
下面划重点:去年投放市场的真茅台只占以茅台名义销售的10%,也就是90%都是假货。
截至2017年9月,贵州怀仁市酒类企业数量达到了2811家。按照全市总人64万算,平均两百人就有一家酒厂。该市也是假茅台的主产地。
再来看洋河股份,2018年上半年,洋河股份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45.43亿元,同比增长26.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50.05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39.08亿元,涨幅在28%左右。除了主阵地江苏外,增长最快的是山东省和江西省。
家居市场是伴随着中国房地产而而生的品类。因为连续四十年的城市化的进程,使得这个市场诞生了大量的巨富企业。而今天,中国的房地产走到了拐点,家居品类亦走到了拐点,这里就诞生了大量的新机遇,以及会有很多老玩家淘汰出去。
我认为:中国自行车市场的消费升级是电动车,而不是小轿车,更不是新能源汽车。
中国家用小轿车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剩下的需求更多的是置换,所以二手车市场正在崛起。但大规模买第一辆车的需求已经进入下降通道。
下图摄于江苏淮安市市中心商场门口,密密麻麻,连绵不绝的停着电动车。据估算,这个城市电动车的保有量不会低于30-40万辆。但这个城市常住人口不会高于200万。我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候都惊了,竟然有这么多电瓶车。
所以,当很多人吐槽为什么雅迪会去赞助世界杯的时候,并对此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就暴露了自己并不了解中国的基本事实。
中国最广大地区的普通人民是依赖电动车,摩托车生活的。而不是轿车,也不是地铁。城市里的打工者,2856个“县”,41658个“乡镇”,都是他的主力用户。而他们喜欢看世界杯。
雅迪已经于2017年,突破了年销400万辆的关口,并且电动车是需要2-3年换一辆的。紧随其后的还有爱玛等品牌,均实现了连续性的快速增长。
电动车市场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是一个成长于四环外的万亿级市场。
今天,在中国谈论特斯拉,依然太过于遥远,注定只能是一小群人的市场。即使,我们被马斯克的人格魅力征服。
如果你觉得5000元一辆的雅迪,2000元一辆的爱玛很low,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打开拼多多,搜索电动车,会出现很多500-800之间的电动车。
如果你认为肯定很多差评,那就又错了。我看到的是全是好评,晒图好评。
而背景基本都是农村的样子。
故而,电瓶车已经形成了分层。他们内部也有一个鄙视链。这种鄙视链呆在一线是不能理解的。
以下这张图是我二月份在印度的一个破败的小镇拍到的,当时车速比较快,所以比较糊。(对比之下,我国的建设明显高几个段位)VIVO和OPPO在整个印度的覆盖也是做得相当好,甚至还冠名了地铁站,整个地铁站晒成了VIVO蓝色。
地面渠道的组织能力,是一种短期无法复制的能力,是一种说得明白,但说明白也没用的核心能力。
这对我们的启示:欲成霸业,必先与泥土为伴。所有的空中楼阁,都只是幻觉,所有的幻觉都如雾亦如电,随时会消失。只有泥土一直在那里。
所以想完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山寨这件事情,就很有意思了。
大多数中国的民营企业,都有山寨或Copy的前身。从短期生意来看,这是一条借船出海的捷径,从长期生意来看,我们需要花数倍的精力去思考我们的长期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但第一步往往是暴力的。
苏北四日,我起码看到了五个假的New Balance专卖店,最真的那家,我差点都没有认出来。
有的假的程度,我甚至怀疑他是盗版假的盗版。可能那个制造商自己都不知道真货是哪家。
朋友告诉我,百事可乐曾经派人到县城去做调研,发现即使在中国几十年投放了几百亿的广告,还有人不知道百事可乐的存在。
在中国,你以为众所周知的事情,起码还有一个亿的人不知道,而往往实际上是十个亿的人都不知道。
如果你的生活圈子很封闭,很少离开县城,不去省会,周围人也鲜有用正品的,那么你接受并认可山寨的概率是极高的。
大多数N字假鞋,都来自福建莆田,很多N字假鞋的代理商渠道比正规品牌完善N倍,一次经销商大会,就能收款上亿。甚至在一些地级市出现了真品被消费者认为是假货的情况,因为假货提前两年就进入这个市场了。
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思考一个问题:正品如何补足自己的短板,来真正适应中国市场。
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市场分裂成了无数层,少数几层,接近发达市场,但绝大多数还是野蛮的市场,不能用西方商业理论一言以蔽之,更需要对本地市场的深入理解。
如下图:全县TOP 20的餐厅,没有一个品牌。
中国连锁业态应该放弃饱和市场,真正重视并进入下沉市场,并改变基于大人流模式的加盟方法,定制出适合几十万人保有量的县城的模式。
换一句话说,品牌的战争,只打了上半场,好戏还在后面。
服装连锁业态中,海澜之家,柒牌,七匹狼已经锚定了县城的高端品牌,很多县城的高收入人群,逢年过节必须买一套以上三个牌子中一个的西装,而售价可能是上万。
酒店产业中,一般带有“国际”“时代”“皇家”就是县里的高档酒店,一定要金碧辉煌,一定自带洗浴中心。在大城市,如家汉庭被认为是最廉价的酒店,放在全国看,这是大错特错的,商旅不一定是五星酒店-机场的路线。县城到另一个县城做买卖也是商旅。大量的私人小旅馆依然存在,100-198元一天的价格区段存在一个巨大的市场,100以下也存在一个巨大的市场。“尚客优”是在这个领域做得最强的,已经形成了中国第四大酒店集团。
几天前刚刚读完了 Ray Dalio 在今年9月10号才发布的新书 <Big Debt Crisis>(《债务危机》),作为全球最大的宏观策略对冲基金 —— 桥水的创始人,Ray 凭借他对宏观经济以及债务危机深入本质的了解与研究,带领桥水看遍了世界经济舞台上不断上演的泡沫与崩溃,疯狂与绝望。
Ray 在书中说,“很多人认为过去发生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经济危机都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而我只看到了同样一些事情一次次的重复上演。”
这“同样的一件事情”被 Ray 总结成了一套债务危机爆发的“模式”,并通过这本新书介绍给了我们。书中还罗列了过去一百年间曾发生过的48次经济危机(GDP增速低至负3%或以下),包括对其中的三次(1921年德国爆发的“超级通胀”;1929年美国的“大萧条”以及作者亲身经历的2008“次贷危机”)的详细介绍。
由于中国自有现代化的经济数据以来就没有遇到过书中所定义的危机,因此这本书几乎没有提到中国这个词。但是作为读者的 Murph,自然会不断拿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来对照这个模式,试图搞清楚我国会不会也遭遇危机呢?
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这是一个关于中国经济的故事,让我们从头说起。
第一阶段——繁荣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资本是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因素。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想要发展,就必须投资教育,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工厂,投资机器。我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其实不过是把地里的农民变成了工厂里的工人,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但是可不要小看这一点,工厂里的机器是要花钱买的,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是需要公路和港口来运输的,工厂运转是要电的,这些东西都需要大量的投资。
那么投资从哪里来呢?来自储蓄。对于一个人来说,我们投资的钱来源于储蓄,而储蓄又来源于我们的收入减去消费。对于国家来说也一样,只是稍微复杂了一点,因为一个国家用于投资的钱即可以是自己国民的储蓄,也可以是外国人的储蓄。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还可以通过借外债来投资,发展经济。但问题是借外债的风险非常大,后面我们会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巴西与阿根廷作为例子来说明为什么。
《断层线》的作者,前任印度央行行长 Raghuram Rajan 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几十年经济发展的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投资越多,经济发展就越快,然而,如果投资中资金来源是外债的比例越大,其增长速度相对于那些少有外债的国家就会越慢。
换句话说,用自己国民的储蓄来投资并发展经济,才是最好的方式,这样即有足够的钱来投资,又避免了借外债。而这正是我国过去三十年发展经济的方式。
如图为各国国民储蓄率(国民储蓄 = 政府储蓄 + 居民储蓄 + 企业储蓄)的比较,中国高居榜首。经济发展最快的几个国家,韩国,印度,德国的储蓄率都很高。可以说,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储蓄率,中国是不可能实现如此快速的经济增长的。
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民族特点之外,就是众所周知的福利水平较低了。如上图,由于福利水平较低,所以我国的居民储蓄与政府储蓄均远远高于美国。说到福利,看到第一张图的朋友们不知道会不会想到巴西这个国家呢?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写到巴西经济被国内不可持续的高福利政策所拖垮。例如在巴西,平均的退休年龄是55岁。退休之后可以获得的平均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70%。而 OECD (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联盟) 国家的平均退休年龄是65岁,退休之后可以获得的退休金仅为之前工资的50%。
这样的高福利政策导致了两个问题,第一就是政府没有钱。在那篇文中我也写到作为一个国土面积跟美国差不多大的国家,巴西国内竟然没有可堪重任的铁路网。就连农民都知道“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但是巴西政府没有钱修路。第二就是高福利导致居民的低储蓄率(养老金太过丰厚,就没必要储蓄了)。居民和政府的低储蓄相加,导致巴西的总储蓄率只有15%,如上图,处于倒数第二的位置。
由于国内居民的储蓄率太低,迫使巴西不得不借大量的外债(以美元计价的债务)来投资并发展经济。不过有关巴西的故事,我们后面再说。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通过把大量的收入用于储蓄,进而转化成投资,让中国经济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完成了现代化。但问题是,如果我们把大量的收入用于储蓄,消费能力不就变得很低了吗?没错,事实正是这样。中国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一直处在40%以下,不仅远远低于美国的70%,也低于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国家。
既然消费能力差,而生产能力又很强(经济发展在本质上是生产力的提高),我们便没有能力消费掉自己生产的产品。于是只有依靠外贸,把产品卖给外国人。
如图为中国出口总额占GDP的比,可以看到从改革开放之后它一直在快速的上升,2001年加入WTO之后更是几乎变成了一条直线。
由于我们消费的少,生产的多,所以经常账户一直是顺差,即出口的多,进口的少。在正常情况下,这会导致人民币不断升值,因为在外贸市场上,为了购买中国生产的产品,即便出口多以美元结算,但出口商终究是要把拿到手的美元换成人民币来发工资的。因此在外汇市场上,对人民币的需求会超过美元,从而导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
在这种时候,政府会面临两个选择,既可以选择放任人民币升值,进而不断侵蚀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人民币升值会让出口产品变贵,而外国进口的产品变的更便宜),也可以选择印钞去市场上买美元,增加对美元的需求来抑制这个趋势。
( * 印钞去买美元这件事本身并不会导致货币泛滥,因为还可以用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货币乘数”这个概念。因此印钞去买美元避免人民币升值明显是一个更好的选项。)
中国政府选择了后者,印人民币去买美元,维持汇率稳定,以保持出口竞争力。而买到的这些美元,就变成了我们的外汇储备。
如图为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一飞冲天。
故事进展到这时候,我们发现中国政府几乎做对了所有的事,才促成了这一场持续了三十多年的经济奇迹。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不仅感觉到自豪,甚至会觉得有些神奇。
当然,我们的故事还要继续。
第二阶段——泡沫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经历繁荣时,它往往会吸引全世界的投资者。如下图为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超过500亿美元,2005年中国宣布将允许人民币升值之后,更是每年都超过1000亿美元。
原因很简单,如烈火烹油的经济状态往往会推升资产价格,因为房子和股票都变得更有价值了,而货币又在升值,此时投资中国可以获得双重收益 —— 资产本身的收益叠加人民币升值的收益。
Ray 在书中写到,在这个时段,由于可以吸引到来自全世界的资金,往往会导致这个国家产生资产泡沫。这一点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我就不赘述了,直接列一下结果:根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的说法,目前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即一个居民不吃不喝多少年可以买一套房)已经达到了四十倍;二线城市也达到了二十倍;而纽约只有六倍,伦敦只有十倍。可以说已经是一个超级大泡沫。
在资产价格膨胀的过程中,社会中会逐渐出现一些靠贷款买房发家致富的人。他们的故事很快被传播开来,从而吸引更多的人靠债务投入进来,然后再吸引更多的人。没有进来的人都会有一种错失良机的感觉,因此泡沫越吹越大,债务也越积越多。
如图为中国居民负债与GDP的比,在过去十年中伴随房产泡沫快速上涨。
说到这里,债务这个词终于出现了。让我们先来聊一聊它。在前文中我们写到,一国发展经济最好的方式就是储蓄,然后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发展生产力。而从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往往就会产生债务,例如我们把钱存在银行,然后政府把它借走去修路了,或者企业把它借走去建厂了。
所以债务本身不存在好与坏,有分别的是债务的用途。用Ray的说法就是,债务的用途需要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来偿还这笔债务。我们可以设想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他即可以贷款去上大学,也可以贷款去买跑车,这两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也并不是负债去投资(上大学算一种投资)就一定是好的。因为投资本身并不一定可以获得足够的回报。例如买房就属于投资,而大部分在次贷危机之前投机买房(买房不是为了住,而是为了等升值)所产生的债务就是有问题的。因为除非房价可以持续上涨,不然这笔投资便无法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来偿还这笔债务,最后很可能会大面积违约,导致经济危机。
那么有没有一个方法可以判断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所产生的债务是有效的还是有害的呢?Ray 的方法是观察债务与GDP的比这个数字。原因是GDP是国家总收入,而债务我们前面提到了,可以通过投资来提高生产力,进而提高总收入。因此,如果债务与收入的比在一段时间内快速上升的话,就说明这段时间内产生了大量的债务却没有带来收入的相应增长。而我们都知道,借了超过自己收入能力的债务是会导致违约的,对一个国家来说,则会导致经济危机。
根据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工作论文中的研究,在过去的43次一国债务与GDP的比在五年内增幅超过30%的案例中,除了五例特殊情况外,其余的38次全部在随后的五年内爆发了经济危机。
如图,中国是绿色的,在左上角,因为还没有爆发危机。作者之所以说那五例是特殊情况因为其中的三例是刚刚从上一次经济危机中走出,另外两例则是在五年之后爆发的经济危机。而且作者还强调,所有在债务与GDP的比在初始状态就是100%以上的国家(中国就是这种情况)都在五年内爆发了经济危机(即五个例外都是初始状态在100%以下)。
美国私人债务占GDP的比
如图为美国私人债务占GDP的比。我们可以看到在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前的十年中美国的这一比率有大幅的上涨。
中国私人债务占GDP的比
如图为中国私人债务占GDP的比。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经济发展最繁荣的阶段,即2001至2008这几年,虽然债务本身也在飞速的增长,但由于经济(收入)的增速也很快,所以债务与GDP的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按照Ray的标准,我们可以说那些年所增加的债务都是好债务,它们被投资在了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地方。
而2008年以后的十年就不同了。对比美国我们发现,在同一时间,美国的这一数据从170%下降到了150%,而中国则从120%上涨到了210%,无论从上涨的速度,还是到达的高度上来看,都几乎是前无古人的。除了一个国家,就是1990年的日本。
日本私人债务占GDP的比
如图,日本在1990年爆发经济危机之前的十年中也有债务与GDP的比飞涨的现象,因为它也经历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我们都知道,危机之后,日本房价下跌了近三十年(下跌幅度超过65%),日本经济陷入了失去的三十年。
日本房价
这看上去很可怕,确实,与目前中国经济现状最类似的一个国家大概就是当时的日本了。不过日本经济遭遇失去的三十年是因为它在1990年之后犯了一系列错误,而有日本的前车之鉴,我相信中国是不可能犯这些错误的(例如美国在2008年就没有犯这些错误),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不会爆发危机。有关这个问题,我们到文章的最后再来讨论。
我们发现,日本在80 ~ 90年,美国在98 ~ 08年,以及中国在08 ~ 18年间,都发生了债务与GDP的比飞涨的现象,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们都经历了房地产泡沫。
例如根据南开大学国家经济研究院院长夏斌今年3月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所运用的数据:“2016年底,中国涉及房产的贷款有26.7万亿,占全部银行贷款25%。到现在(今年3月),真正和房价、地价相关的贷款已经达到了70%。“ 也就是说,大量新产生的债务并没有变成未来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投资,而是变成了房贷,或者地贷。
这就导致了,按照Ray的说法,收入的增速远远赶不上债务的增速,而现在之所以能够产生这么多债务是因为在资产泡沫下抵押品的价格很高,而一旦发生危机,当资产价格下降时,当收入减少时,就会产生大量的违约,从而引爆更严重的经济危机。当时美国的银行们为什么愿意给买不起房的人贷款呢?因为他们认为即便还不起房贷,只要把被抵押的房子卖掉就可以了。而他们没有考虑到如果房价也跌了怎么办?当时的美国人一样坚信着“一线城市房价永远涨”的神话。
第三阶段——反转
这一阶段的标题叫做反转,但它的意思并不是资产泡沫要破了,而是经济在这一阶段开始由烈火烹油般的繁荣变的不那么繁荣了。原因有两个。
第一,前面说到,当一个国家在依靠出口拉动经济,产生大量贸易顺差时,它的汇率会自动上升(汇率这个东西本来就是用来调节贸易平衡的)。这时政府有一个选项,就是印钞去外汇市场买美元,“操纵汇率”,强行稳定住人民币的汇率。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如图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我们发现人民币从1995年到2005年这十年间都被政府强行稳定在8.3这个位置上。但是就像我在贸易战那几篇文章中写到的那样,国际贸易体系毕竟不是只有我们一个玩家,如果我们总想赢,那么别人就不玩了。所以我们不得不在2005年开始允许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升值就会导致出口产品变贵,竞争力下降,而进口产品变的便宜,国内厂商竞争压力陡升。
第二,除了汇率这个外部因素外,还有一个内部因素。因为在经济繁荣时期GDP会高速增长,而GDP就是国民总收入的意思。虽然中国居民收入在GDP中占比没有美国的近80%那么高,但是也有60%,因此中国居民的收入是会随着GDP一起上涨的。而收入的上涨也会逐渐侵蚀国内的出口竞争力(因为企业要不断提高工资才可以雇佣到人),让我们生产的东西变得更贵。如图,
以上这两个原因会让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下滑。从而导致在国内的投资变得没有以前那么容易产生收益。这也是在这个阶段债务与GDP的比会加速扩大的原因之一,因为同样的一笔投资,不太可能获得十年前的那种收益了。所以中国目前天量债务的现状也不能全怪房地产。
因此,在反转阶段,由于经济竞争力持续下滑,投资收益率不断下降,最终会导致资本外流,因为此时投资别的国家可以获得更高的风险收益比(承担更小的风险或者获得更高的收益)。
而资本外流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外汇储备的下降,如图:
中国外汇储备余额
从2014年到2016年年中,我国外汇储备大幅下降一万亿,最终因为资本管制的加强而得以被抑制。
除了竞争力下降外,在Ray的模型里,还有一个原因会导致资本外流。前面提到,繁荣时期往往会催生资产泡沫,而资产泡沫会带来“财富效应” —— 房产升值,股票升值会让人们觉得自己更有钱了,因此会刺激消费。这里有朋友可能要提出质疑,觉得房贷把大家的钱都套住了,所以应该导致“消费降级”。其实中国目前并不是“消费降级”,而是“两极分化”。没房的人可能被房子压的喘不过气,但是有房的人可真觉得自己一夜暴富了。根据美国白宫在2010年的报告,美国收入前10%的人占了总收入的60%以上,因此,理所当然的,这部分人的消费也占了50%以上。换句话说,最能决定一个国家消费是否快速增长的,就是这部分有钱人,他们都是有产者,有房子,有股票。
如图为中国私人消费占GDP的比,从2010年开始快速上升。由于消费就是收入减储蓄,因此储蓄率也在下滑。
( * 心理学上有一个原理告诉我们,人们都会严重高估跟自己处境相同的人的数量。例如喜欢足球的人会严重高估同样喜欢足球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etc。因此,根据自己所处的境遇而否定财富效应的存在是很正常的,但并不正确。)
Ray 通过研究过往案例的经济数据认为,在泡沫阶段,财富效应会导致消费上升,它不仅会令国内消费扩大,例如上面那张图,也会导致进口上升 —— 购买外国的产品和服务也会相应增加,进而让经常账户恶化(产生逆差)。这一点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国人出国旅游和留学的人次与花费在快速增加。
当然,就算没有财富效应存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这两个数据也会增加的,只是可能没有这么快。
前面我们写到过,一国出口比进口多的情况下(经常账户顺差),会让外汇市场上对本国货币的需求量变大(即便商品以美元结算,厂商终究还是要换成人民币来发工资的),进而推升本国货币升值。而如果产生了经常账户逆差,则会让本国货币有贬值的压力,进而引发资本外逃。
由于财富效应影响的是进出口的平衡,那么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经常账户的恶化了。
如图为中国的经常账户,可以看出从2008年之后顺差确实大幅下降了。不过跟那些爆发过危机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经常账户目前可以说是没什么问题的。
如上图为泰国在年引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经常账户,几乎连续十年为负,而且多年超过了负5%。根据Ray的统计,在27个最终由债务危机演变为货币危机(货币大幅贬值,通胀或膨胀大幅上升)的国家中,在爆发危机的那一年,平均经常账户余额为负(逆差)6%。而中国现在是正(顺差)1.75%,可以说距离警戒线十分遥远。所以说目前来看,贸易问题对中国资本外逃的贡献微乎其微。不过我还是把它写了下来因为很明显,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 贸易战来了。
由于美国每年进口大量中国商品(去年为5000亿美元),而中国只进口很少的美国商品(去年为1300亿美元),因此贸易战一方面肯定会严重损害中国出口企业的价格竞争力(被加了关税),另一方面则会因为出口下降而令中国的经常账户恶化。这两点都会加剧资本外逃的趋势,进而让人民币贬值。事实上市场也确实是这样反应的,在过去短短几个月里,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了8.5%。
贸易战的问题是中国在面对债务危机的压力时最大的挑战和变数。它也是目前中国的处境不同于所有之前爆发过危机的国家的主要原因,因为中国不仅需要考虑其所运用的政策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还要考虑它们会对全世界产生什么影响。我们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如果中国爆发危机,它肯定也会迅速的波及全世界,创造又一个“百年一遇”。那我们会爆发危机吗?
第四阶段——崩溃?
让我们不要忘了Ray 的那句话,“很多人认为过去发生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经济危机都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而我只看到了同样一些事情一次次的重复上演。”
那么,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一步步按照债务危机的模板 —— 依次经历过繁荣,泡沫,竞争力下滑,债务飞涨和资本外逃的国家来说,最后大概率是会发生危机的。这一阶段我们就来分析为什么,不过对于投资人来说,我们不仅关注会不会发生危机,更关注危机爆发后会发生些什么事。
让我们再次介绍一下我在《世界经济2017》中介绍过的Ray眼中的经济盛衰循环,不过这会解释的更详细一点。
如图,左边代表债务,右边代表生产力。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在长期来看,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就是由它的生产力决定的。例如中国比印度富有是因为我们有能力大规模的生产汽车,生产手机,修建高铁,而印度由于国内极度不自由的经济环境(明码标价的腐败,无处不在的经营许可证以及僵化的劳动力市场等),到现在也只能生产一种七十年前就有的“大使牌汽车”。当然,一个国家想要发展经济不是储蓄就可以了,还要有良好的经济制度,高效的政府以及自由的商业环境。不过这些就不在这里展开讨论了。
如果没有债务的话,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长)就应该是非常平稳的,像右边那样,收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稳定增长。但是很明显,在真实的世界中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往往是左边那种情况,有繁荣,有衰退,形成循环。为什么呢?因为债务可以在短期内提高人们的收入。
前面讨论过,当经济处于繁荣期时往往会推升资产泡沫,资产泡沫导致财富效应,让经济更显得烈火烹油般火热。此时,人们会错误的估计自己的未来收入,会认为经济将永远繁荣下去,“房价永远涨”这样的幻想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脑袋里。另外,我在《世界经济2017》中还写到贫富差距的扩大(资产泡沫扩大贫富差距)会导致穷人为了不大幅落后于富人快速提高的生活质量,而不得不依托于债务,靠借钱来强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以上这三种现象叠加起来就会导致人们在短期内依靠债务大幅增加自己的消费/投资水平。是不是这样呢?举一个极端点的例子,当我认为房价永远涨的时候,我会贷款去买十套房子。而在经济活动中,一个人的消费/投资,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我买了十套房,卖房子的人瞬间获得了大量的收入。因此,当我们依靠债务大幅增加自己消费/投资水平的时候,我们的收入也会大幅增加,在生产力并没有大幅提高的情况下。
于是就有了下图:
如图,灰色线代表在没有债务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收入增长)的轨迹,黑色线则代表在有债务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收入增长)的轨迹。所以产生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经济周期”。
更有趣的是,现在我们知道了,由于一个人的消费/投资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因此在繁荣和泡沫期 —— 黑色线超过灰色线的部分,收入的快速增长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债务不能无限增长)。但是往往在这个时候,前面提到过,债务与收入(GDP)的比还要更加大幅度的增长呢。
美国私人债务占GDP的比
例如美国在次贷危机前发生的情况,这一比率曾大幅增长。可想而知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经济已经是多么危险。迟早有一天,人们借债的能力会达到极限,债权人会意识到来借钱的人的收入能力其实根本不足以负担这笔债务;而债务人也会因为自己背负太多的债务而感到害怕。
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债务人会停止借贷的行为,有可能是被动的(因为债权人害怕了), 也有可能是主动的(因为自己害怕了),整个过程便开始翻转。债务减少导致消费/投资减少,而一个人的消费/投资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又会导致收入减少。收入的减少会让债务人更加不敢,或者更加没有资格借钱。更糟糕的是,由于收入下降,资产价格往往也会在同一时间崩盘,因为收入大幅上涨的愿景破灭后人们又如何能负担的起如此昂贵的资产呢?当资产价格与收入同时下跌时,大量的违约就产生了。而违约导致抵押的资产被拍卖,更加剧了资产价格下跌的速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一场经济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可想而知,上面所描述的情形是非常可怕的,因此当它发生的时候,各国政府都会想尽办法救市,或者说在危机真正爆发之前就采取印钞等手段想要阻止危机的爆发。
说到救市,大家一定会联想到“四万亿”,其实它不是过去十年内中国政府唯一的一次救市。接下来,我们就要去搞清楚中国过去这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过必须先去看看美国在2001年发生了什么。
在2001年,美国遭遇了互联网泡沫的崩溃(纳斯达克指数狂跌78%)以及9-11,一场危机近在眼前。为了应对危机,时任美联储主席的艾伦·格林斯潘开始下调利率(印钞)。
美国利率
如图,从2000年的6.5%一路下调至2003年的1%。这一举措成功的降低了整个社会借债的成本,因此人们得以继续依靠债务消费/投资。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张图,
美国私人债务占GDP的比
结果就是,虽然美国在2001年还是遭遇了经济衰退(灰色部分 —— 连续两个季度GDP负增长),但是债务并没有下降,而是继续高歌猛进。
美国房价
如图为美国房价走势图,我们可以发现从1996到2001年之间,美国的房价就已经同债务一起在快速的上升了。可以想象,如果在2001年美联储没有印钞(降低利率)去救市的话,美国在当时会遭遇一场更持久的衰退,但是大概也可以避免后来在2008年遭遇次贷危机这样的灾难了(因为泡沫变得更大,债务变得更多)。
这样想问题虽然没错,但是问题在于,通过对过去所有爆发过危机的国家的研究,Ray发现没有一个政府会不救市。没有人会同意在自己的任上爆发危机而袖手旁观。
因此,之前我们提到的模型就变成了这样:
如图,在一个大的债务周期内,会有很多小型债务周期,每当一个小型债务周期开始反转时,政府就会出手救市(通过印钞降低利率),并开启下一个小型债务周期。在这个过程中,就像美国在2001年的经历那样,每一个小型债务周期都会让债务总量变得比上一个周期更多。
但是很可惜,债务最终不可能涨到天上去。
美国利率
如图依然为美国利率,在次贷危机时,美联储更快速的降低了利率,甚至把利率降到了零。
美国私人债务占GDP的比
可是如图,美国的债务与GDP的比依然在快速的下滑。换句话说,没能阻止之前我们解释过的那个恶性循环。
美国房价
因此,如图,美国房价也在大幅下滑。
而且美联储当时不仅仅是降低利率这么简单,更是直接印钞去买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换句话说,通过直接压低房贷利率的手段鼓励老百姓买房。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量化宽松”政策。
美国三十年房贷利率
如图为美国三十年房贷利率,我们的关注点是红色方框里的那一段时间。在那段时间里,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将房贷利率从6%压低到了3%。而我之所以要把这么多数据都截下来就是为了让大家看看它在历史上可是从未低于过5%。
如图为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在法理上,美联储印的每一张钞票都是它的负债,因此我们可以看看为了拯救次贷危机美联储印了多少钞票!但是很明显,这样疯狂的印钞依然没能阻止危机的蔓延。
而美国还算好的,日本就更惨了。
如图为日本的利率,从1990年危机爆发后就几乎一直是0%。
日本的私人债务与GDP的比却一路下滑。
所以房价就变成了这样,连跌近三十年。至于为什么美国经济最终恢复了增长而日本变成了这样是经济学界热议的话题,我们后面会提到一些,但它不是本文的主题。在这里我们只需要看清一个事实,就是债务是不能涨到天上去的,当债务到达极限时,债务人会清楚的知道自己已经无法负担更多债务了(或者为承担大量债务而感到担惊受怕),而债权人也会清晰的意识到其实债务人并没有能力偿还贷款。此时无论政府如何救市,如何印钞,如何出政策都无法阻止危机的爆发了。
当然,即便如此,如果美国在次贷危机中没有做那些救市的行为,很可能世界就要再次经历“大萧条”了。因此,Ray将美国在次贷危机中的经历称为“优雅的去杠杆”(beautiful deleveraging)。
现在我们就能看懂从2008年至今中国都经历了些什么了。让我们再看一下这张图:
一次大的由债务繁荣到债务危机的循环,中间会包含很多小循环,直到债务到达极限,经济开始不可避免的去杠杆,削减消费/投资,而又因为一个人的消费/投资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因此收入大跌,迫使人们削减更多的消费/投资,形成恶性循环,引爆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任何政府的救市手段都很难产生良好的效果。
中国在过去十年中,发生过两次小的循环。如图为中国利率变化:
第一次是2008年遭遇次贷危机,没问题,政府“四万亿”救市,股市大涨,房地产大涨。
第二次是2015年,虽然没有什么外部危机,但是由于债务风险越来越大,经济竞争力越来越弱,所以经济增速下滑明显。政府再次出手救市,如上图,连续降息降准(印钞)。
如图为中国房价的涨幅,其实我们看到2015年年初时房价已经开始下跌了(小循环开始向下),但是政府的救市又让它在2016年大涨。我认为中国2015年的那次救市非常像美国的2001年。“房价永远涨”的神话也是从那时开始,因为这不,政府确实救市了呀?如果政府不愿让房地产下跌,那么它怎么可能下跌呢?
事实上我们从美国和日本的例子已经看出,没有一个政府是不救市的。之前之所以可以成功,只是因为债务还没有到极限。如果债务加到极限的话,就救不了了。除非政府可以宣布,“以前的房贷不用还了,让我们贷款买新的房子吧?”
( * 如果真这么干,恐怕是有史以来最generous的一次财富重分配,老百姓是高兴死了,但恐怕从此以后都不会有人在中国投资了。当然,是没有国家会这样干的。)
那么我们怎么判断中国目前是否已经到了债务的极限呢?很可惜,很难判断。我们只能跟过往的历史做比较。
前面我们提到过,中国的私人债务占GDP的比目前是全世界最高 —— 超过210%,超过了2007年美国的170%,仅次于1990年日本的220%。而后两者分别导致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两次经济危机。
私人债务又包括企业债务和居民债务。
中国的企业债务高居世界第一。
不过居民债务不算特别高。但是问题在于,中国居民的收入占GDP的比也很低。所以如果我们算居民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比,根据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的计算,已经达到了90%,如下图,
而美国的这一数据在2007年曾达到过120%,日本在1990年曾达到过100%。所以说如果居民债务还没有到极限的话,应该也快了。而且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福利不如美日两国,所以居民在举债的时候顾虑会更多一点。
当然,除了私人部门之外,还有政府部门,如下图,
可以看出,中国的政府债务(中央+地方)还是很低的。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知道地方政府有很多融资平台,这些债务都被算在企业债务里了,而没有算在地方政府这里,所以地方政府债务有所低估,企业债务有所高估。
不过政府债务并不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因为不管发生什么,危机时政府是一定会救市的,政府一定会增加债务。但是我们已经知道了,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私人债务达到了极限,所以不管政府怎么做,都很难让债务已经达到极限的私人部门重新开始积累债务。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日本了。如上图我们发现日本政府部门的债务已是冠绝全球,就是在1990年之后不断救市(修桥,造路,给银行直接注资等等什么都尝试过了)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然而日本的房价,私人债务占GDP的比依然下跌了近三十年。
如图,1990年后日本政府债务一飞冲天。
因此综上所述,可以说目前中国的债务很可能已经非常接近于极限了。那么如果中国爆发危机,又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你看过《大空头影评 —— 次贷危机十周年》那篇文的话,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在那篇文中我写到,2004年年中,由于美国入侵伊拉克令国际油价暴涨,再加上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导致的货币过剩,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开始加息以应对通货膨胀,如图,从1%一路上调至5%。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也开始在2006年回落。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
美国通胀率,从2002年的1.1%一路涨到2005年的4.6%,导致美联储在同一时间内不断加息抑制通胀。
可见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其实是被自己刺破的。是美国的高利率政策让当时的高房价变成了越来越难以负担的资产。可以想象,如果当时没有发生格林斯潘突然大幅提高利率的事件,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也许还可以多坚持几年。虽然它终究是要破的。
所以说中国虽然也有债务和房地产泡沫,却不一定会马上破,因为暂时还没有明显的导火索。不过有一个人认为导火索很快就要有了。
如图为美国的利率,在实行了长时间的零利率政策后,美国经济终于开始复苏,美联储也于2016年开始加息。2017和2018年两年更是每年加1%。
如图,美国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也刚刚再次超过3%。之前我们讨论资本外逃时曾经讨论过它是由于中国经济竞争力下降,进而导致资本向海外寻求能够带来更高风险收益比的资产。而美国国债在金融市场上被认为是零风险资产,当它的收益率越来越高时,就会不断吸引全世界的资本。
过去发生过的那些由债务危机引发货币危机的案例,有很多都是由美联储不断加息作为导火索的。例如1994年爆发在拉美的“龙舌兰危机“,2000年的阿根廷危机等。
有趣的是美国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在最近做了一张图告诉我们过去每一次美联储的加息周期都导致了世界上的某个地方爆发了经济危机。
由于中国最近这些年也面临资本外逃的压力(外汇储备下降了一万亿),因此(我最喜欢的)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提出了“保汇率还是保房价”的论断。意思是在美联储不断加息之际,如果我们选择跟随加息抑制资本外逃,就会刺破房地产泡沫,因为已经债务累累的房地产市场无法承受太高的利率,就像美国2006年那样。
姜超认为我们会选择跟随加息,因为汇率比房价要更重要一些,因此还写了例如《2016年或是中国房地产历史大顶》这样的文章。
虽然我非常喜欢姜超(因为他很关心民生问题),也经常转发他的文章,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我的看法完全不同。我的观点是“不会保汇率,但最终房价也是要大跌的,不论政府如何救市。”
后面这一点大家想必现在已经很清楚了,如果债务已达极限的话,危机来了不论政府如何救市房价还是会跌。而为什么姜超会觉得我们应该保汇率呢?可能是害怕中国经历1997年泰国那样由货币大幅贬值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式危机吧?不会的。
Ray在书中说,当一国的债务达到极限,来到崩溃阶段的时候,会有两种后果。第一种就像日本和美国那样,房价大跌,经济衰退,但是汇率不会出问题;第二种则像泰国那样,房价大跌,经济衰退,并且汇率会崩盘(兑美元大幅贬值50%以上),进而导致进口价格上涨,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国民财富大幅缩水。
有趣的是,在过去的所有案例中,由于债务已经到达极限,所以不管发生什么,房价都是救不了的。只有一种情况下房价会涨,就是爆发“超级通胀危机”。在超级通胀危机之下,货币贬值到一文不值,那时候所有不是纸币的资产都会疯狂涨价。中国是不可能发生这种事的。
那么以上两种后果到底因为什么而不同呢?Ray给出了很多条标准,而中国是一条都不符合的。我们先来说说最重要的一条 —— 外债。Ray认为,当一国发生经济危机时,由于政府无法靠印钱来还外债(可以印泰铢但是没法印美元),因此大量外债会让投资者感到非常恐慌,他们会去拼命的兑换美元,从而令本国货币贬值。本国货币贬值后,外债就变得更加还不起了,于是投资者更加恐慌,货币更快的贬值。因此,当债务危机爆发时,有大量外债的国家往往会遭遇货币大幅贬值的危机,而货币大幅贬值又会令进口价格陡升,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Ray把这类国家遭遇的债务危机称为“通胀式债务危机”(Inflationary)。
在文章的最开始我们提到,当国内储蓄严重不足时,一国就只能通过借外债来满足投资的需求。例如巴西作为一个储蓄率只有15%的国家,外债当然也是很高的了。相比于中国的13%,巴西外债占GDP的比在2017年为32%(十几年来一直在30%以上)。让我们来看看过去这些年巴西都发生了些什么。
如图为巴西Real兑美元的走势图。
2014年,由于政治危机加上办世界杯,奥运会的劳民伤财,巴西遭遇了经济衰退,Real兑美元一路下跌近50%。而今年一月份开始,由于选举的不确定性(民粹主义者可能上台),Real再次大幅下跌25%。
如图为巴西的通胀率。
在2014年曾陡升超过10%,今年也再次开始攀升。而且我们看看巴西这些年所经历的通胀就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经济被管理的多么糟糕。
下图为阿根廷的外债规模。
如图,可以发现阿根廷过去这几十年来外债规模一直不低,在2016年也高达35%。因此,当次贷危机到来时,阿根廷马上遭遇了恐慌。
如图为美元兑阿根廷比索的汇率,可以发现,从次贷危机开始,阿根廷比索就一直在贬值(图示为美元在升值),累计已经超过了90%!
如图为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一直没有低于过10%,近几年更是达到了40%。来自阿根廷的好友对我说这个国家目前已经乱到了没人敢携带好东西出门的地步。如果开一辆好车出门,那么非常有可能会被当街抢走。
上图为Ray整理的所有发生过货币危机进而导致通货膨胀案例的一些数据,我圈出了三个最重要的,分别是外债占GDP的比 —— 平均值为46%,中国为13%;经常账户(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 平均值为负6%,中国为正1.75%;外汇储备占GDP的比 —— 平均值为10%,中国高达23%。
更不用说中国目前还正在实行资本管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外逃的速度,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形成规模,引起恐慌)呢。所以说中国是不会发生货币危机的。
为什么中国不会遭遇货币危机(货币大幅贬值50%以上)呢?因为外债很少,外汇储备也很充足,因此当人民币贬值的时候是不会引起恐慌的。而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人民币贬值会刺激国内经济发展,让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变得更强,中国资产的价格也会更便宜,这些条件都会吸引新的投资。因此当人民币贬值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即便是政府不管,也会有市场的力量来阻止它继续下跌。何况政府不可能不管。这就是在Ray的那些案例里,虽然每个国家在危机中都会经历货币贬值,但没有导致崩溃的原因。
所以在理想状态下,政府是不可能保汇率的,让它跌一跌对中国有很大好处。Ray在书中也写到,在所有债务危机的案例中,最终政府都会选择印钞,(由政府)借钱大搞投资以及让货币贬值。那些行动越快的国家,恢复的也越快。
因为如果在债务危机中政府还去提高利率的话,只会导致资产价格更快的下跌,债务收缩的更快,收入下降的更快,形成更加恶性的循环。因此不管政府最初是怎么想的,包括那些想保汇率的国家,最终都会放弃,因为提高利率紧缩经济对人民来说实在是太痛苦了。
让我们来看一个犯下严重错误的国家,日本。
如图,红色线是日本的股票指数,蓝色线为日本的利率。我们可以发现,在1990年一月日本“平成泡沫”破裂之后,日本人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1990 ~ 1996)才把利率降到零。而美国爆发次贷危机时完成这一动作只用了不到一年,如下图:
那么日本人是怎么想的呢?其实他们在保汇率呀。
如图为日元的汇率,由于日元实在太便宜了所以我们只能倒着看 —— 以美元兑日元的方式。我们发现,从1985年日本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开始从1:250升值到1:150左右。1990年平成泡沫破裂,而日本人迟迟不愿意快速的降低利率,导致国内发生了disinflation —— 通胀率下滑的现象(如下图)。所以就在国内爆发严重危机的时候,日元竟然是升值的!如上图,从1990年的1: 150升值到了1:100以下。
如上图为日本的通胀率,从1990年的4%下滑到了1996年的负值。在经济中,这种类型的通胀率下滑(不是那种从百分之十几往下滑而是从低点开始)比通胀率上升要可怕的多,因为通胀下滑意味着商品的售价下降,进而意味着企业收入减少,而企业收入减少则意味着企业要削减支出 —— 裁员,进而导致居民的收入减少,更买不起商品了,商品的售价更加下滑,进而变成恶性循环,让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日本毫无疑问正是在那些年经历了这一惨痛的教训。
奇怪,难道日本没有人懂经济学吗?为什么会制定出这样的政策?在一本可能是日本最著名的经济学著作,辜朝明的《大衰退》中,作者写到,“日本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我们没有那么容易去让货币贬值(印钞救市),这样会激起贸易伙伴的强烈不满。”
考虑到当时的日本刚刚因为顶受不住来自美国贸易战的压力在1985年同美国签署了《广场协议》(内容是让日元以及德国马克等货币兑美元升值),这样的顾虑可能也不无道理。
于是我们又可以说回中国了。今天的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的影响远远比当年的日本要大。不信?如下图:
如图为美国S&P 500股票指数,2015年8月11日,中国政府宣布“汇改”,准备让人民币贬值。结果美国 S&P 500指数在几天之内就大跌超过10%,把美国人吓坏了。原因我们已经多次提到,人民币贬值会刺激中国经济,但会让美国货变的更贵,影响美国就业。
因此,我们现在似乎面临着与当时的日本非常相似的处境,在债务快到极限时又遭遇了贸易战。所以这场贸易战真的给已经非常脆弱的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未来会发生什么便真的很难预测了。不过好消息是,我会一直和大家在一起的。
朋友圈小视频导出不了,视频就不传了,下次搞定图传再。题图里是绑着调试的飞行器。
其实搞一个四轴出来,要的就是一点点对元件的了解,不需要什么编程的能力,所以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不过其中还是乐趣无穷的,我大概捣鼓了一个月才飞起来,因为之前不舍得买遥控器,就用蓝牙和ios程序来写控制器,还试着自己用arduino mega写简单的飞控,这些都不太靠谱,里面原理性的东西不少,要搞清楚还远着呢!
不过有一点大家要注意:千万不要带桨调试啊。这玩意的力道很大,不敢确保能hold住的时候千万别轻易放飞,调试试飞的时候不要在室内,不要在有人(除了你之外)的地方,离自己也要尽量远一点。
一般在试飞之前,可以用四根绳子把他绑在桌子上,留一定的上升空间来调试,让他可以腾空,但是又不会脱离控制,然后调试下飞行方向和稳定性,最后差不多了再到外面试飞。这个过程可能很快,也可能很慢,要有耐心。
这次我带点良心,把价格给大家报出来。
4+18+8+33+33+7+2+65+42*5+45*5+88*2+160+38+3*4+4*12+538 = 1577 元 这是带有一个电调和电机备份的配置。
首先是一些基本工具:
然后,上主要部分:
其他附加品:
好了,到这里,已经可以搞起一个完整的无人机了!
具体怎么搞!!!
先不写了,多看点资料吧,例如电调和电机,飞控的一些知识。然后发一篇比较完整的教程,主要讲mwc飞控的调试和使用。
MWC飞行控制器设置说明书MWC飞行控制器设置说明书另,欢迎加群交流:
In this series, we will implement the core protocols of Bitcoin in JavaScript. By the end of series, we will be able to run a connected network of nodes and send transactions across the network — just like Bitcoin!
To start, we’ll create a wallet. Bitcoin wallets are not stored in the blockchain. Rather, they are managed by each individual user and referenced in individual transactions. A wallet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parts, which are generated in the same order:
An important concept to understand is that you do not need to be online to generate a Bitcoin wallet address. Because the methods to generate an address rely on math, there is no need to connect to a separate server, website or other service.
Let’s look at the code to generate a private key:
const secureRandom = require('secure-random');
let privateKey = secureRandom.randomBuffer(32); console.log('> Private key created: ', privateKey.toString('hex'));
That’s it! You generated a Bitcoin private key!
Now, what is it? Well, you might have been able to tell that it is a 32-bytearray in binary. Since there are 8 bits in a byte, that makes 256 bits.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probability of someone else generating the same private key as you, then it is 2²⁵⁶, which is an astronomically² large number.
Okay, there’s one catch that I didn’t explain. Not every private key like this is valid. Only private keys that are less than the following value (in hexadecimal) work with Bitcoin: 0xFFFF FFFF FFFF FFFF FFFF FFFF FFFF FFFF FFFE BAAE DCE6 AF48 A03B BFD2 5E8C D036 4140
.
This is because Bitcoin uses 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 (ECC) and can only accept private keys below that number. In case that wasn’t enough, the version of 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 that Bitcoin uses is called secp256k1
, because, well, you know…
Our revised code now looks like this:
const max = Buffer.from("0x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EBAAEDCE6AF48A03BBFD25E8CD0364140", 'hex'); let isInvalid = true; let privateKey; while (isInvalid) { privateKey = secureRandom.randomBuffer(32); if (Buffer.compare(max, privateKey) === 1) { isInvalid = false; } } console.log('> Private key: ', privateKey.toString('hex'));
We use a while
loop to keep generating private keys until we find one that is below that max
amount. That shouldn’t be hard, since max
is fairly close to 2²⁵⁶.
Once we have a valid private key, we can use the elliptic
library to create a public key for us. 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 is amazing — I can use my private key to create a signature and a random person can verify it, without knowing my private key. Pretty amazing!
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 gets heavy in the math department, so I won’t delve too deep here. If you’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more about how it works, I would recommend the following resources. Hint: it involves complex spatial geometry and absurdly large prime numbers.
Here’s how the author of “Mastering Bitcoin” sums up ECC:
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 is a type of asymmetric or public key cryptography based on the discrete logarithm problem as expressed by addition and multiplication on the points of an elliptic curve.¹
Now we’ll make use of the elliptic
JavaScript library to generate our public key:
const keys = ecdsa.keyFromPrivate(privateKey); const publicKey = keys.getPublic('hex'); console.log('> Public key created: ', publicKey);
John Oliver recently aired a clip of a man making an analogy for Bitcoin — that it is like trying to make a live chicken from a chicken nugget. While the analogy sounds ridiculous, it is correct — hashing is a one-way process that you cannot reverse.
While our current private and public key are enough to create digital signatures, Bitcoin takes security even further. Rather than sending money to someone’s public key and exposing that key, Bitcoin users send money to a hashed version of the public key. This can either be as a public key hash or a public address, both of which are acceptable. Let’s go over how to do both:
const sha256 = require('js-sha256'); const ripemd160 = require('ripemd160');
let hash = sha256(Buffer.from(msg, 'hex')); let publicKeyHash = new ripemd160().update(Buffer.from(hash, 'hex')).digest();
publicKeyHash
. Then we derive the SHA-256 hash of the extended public key hash. Then we derive the SHA-256 hash of that and store the first byte as a “checksum.” We add the checksum to the extended public key hash and encode it with base 58. Whew! I promise it will look more understandable in the code:function createPublicAddress(publicKeyHash) { // step 1 - add prefix "00" in hex const step1 = Buffer.from("00" + publicKeyHash, 'hex'); // step 2 - create SHA256 hash of step 1 const step2 = sha256(step1); // step 3 - create SHA256 hash of step 2 const step3 = sha256(Buffer.from(step2, 'hex')); // step 4 - find the 1st byte of step 3 - save as "checksum" const checksum = step3.substring(0, 8); // step 5 - add step 1 + checksum const step4 = step1.toString('hex') + checksum; // return base 58 encoding of step 5 const address = base58.encode(Buffer.from(step4, 'hex')); return address; }
WIF stands for “wallet import format.” It was a standard introduced to make it easier and more secure for users to migrate wallets from different services.
The process of generating a private key WIF is not very different from generating a public address. Here are the steps:
Here’s the code:
function createPrivateKeyWIF(privateKey) { const step1 = Buffer.from("80" + privateKey, 'hex'); const step2 = sha256(step1); const step3 = sha256(Buffer.from(step2, 'hex')); const checksum = step3.substring(0, 8); const step4 = step1.toString('hex') + checksum; const privateKeyWIF = base58.encode(Buffer.from(step4, 'hex')); return privateKeyWIF; }
Now we have our own Bitcoin wallet that we can use to make transactions. We can check our address in blockchain.info to see our balance. Notice how it is able to infer our public key hash (“Hash 160″) from our address.
There are some other tools to verify our work. At this site we can verify that we are generating the public address properly. At another we can verify that the private key WIF is being generated correctly.
It’s important to verify that your wallet code works correctly, because there are a number mistakes that can be made. One common one is to hash the ascii private key or public key, instead of the actual number, as seen in this Stack Overflow thread. This is why we use Buffer
s to hash.
That’s all for creating Bitcoin wallets. There are other improvements not covered here that have been made over time, such as HD wallets, compressed keys, and passphrase-protected private keys.
Here are a few more links to learn more about Bitcoin wallet creation:
Happy coding! If you liked the article, please clap .
¹ Antonopoulos, Andreas M.. Mastering Bitcoin: Programming the Open Blockchain (p. 60). O’Reilly Media. Kindle Edition.
² Literally. There are an estimated 2⁸⁰ atoms in the known universe — much smaller than the number of potential Bitcoin private keys.
(Full Code hosted on GitHub)
As the planet is bracing for an exciting future in crypto, so do we, developers keep up to date with the technology. As there are still few posts written about programming the blockchain, I decided to write a fully fledged HD bitcoin wallet as an Electron desktop app to teach myself and others in the process.
The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not to deepen our knowledge on Electron, React or AntD but to explore Bitcoin. For this reason, any UI or interactivity code was omitted and should be viewed directly from the source code on GitHub. Please download the repo now and keep it open as a companion to this article as I am going to be referring to the code rather than pasting it here.
Download and run the example app.
The first Tab of the example app contains all the functionality we need to create an addresses, receive bitcoins and send them to another address. The other two are mostly fluff as I just felt the need to create something more complete for the heck of it.
The first step in creating a wallet is creating a key pair. Pressing “create” will bring up a modal panel containing a form with the necessary fields. Now, in some examples you might have seen something like this:
const bitcoin = require('bitcoinjs-lib'); const keyPair = bitcoin.ECPair.makeRandom(); const address = keyPair.getAddress();
This is indeed the simplest way to create a key pair and an address but it is not really complete. Modern implementations use a method by which the initial randomness (entropy) used in creating a key is serialised into a mnemonic phrase and saved so that it can later be used to re-create the key. This is extremely useful in the case of importing keys from one wallet to another and restoring lost ones.
/* file: wallet.class.js * methods: generate, create */
const mnemonic = bip39.generateMnemonic(); const seed = bip39.mnemonicToSeed(mnemonic); const master = bitcoin.HDNode.fromSeedBuffer(seed); const derived = master.derivePath("m/44'/0'/0'/0/0"); const address = derived.getAddress(); const privateKey = derived.keyPair.toWIF();
Now, there is a lot going on. A mnemonic is just a random number rendered as an array of words (strings) taken from a pre-set list defined in bip39. The original seed number is split into 5-bit parts where each is used as an offset to the table to retrieve a word. We will not store these words but simply display them, delegating some of the responsibility to the user who could literally store them in her memory as the word “mnemonic” implies.
If the user wishes to discard them, it is up to them. The wallet will be just as functional, apart form the ability to restore the wallet in another system.
Using the seed number (or word list), a master key is created. From that we can derive an infinite number of child keys, each able to derive child keys of its own. Here is how it’s done…
HD stands for Hierarchical Deterministic. Imagine the master key being the root node of a tree structure. Each child node is another key that is derived deterministically (i.e. it will be the same every time we derive it) from the master. Each of the children nodes can derive their own keys and so forth.
A derivation path m/0/1
means that starting from the master (m), we take the 1rst (0-indexed) child and from that the 2nd as seen above (some paths are marked asm/0'/0'
using a single quote after the index number, meaning hardened).
Now, we can throw away the master key and let the user decide how and where to store the mnemonic. This means that the address we end up with is a derivation of a master key that no longer exists anywhere. All that exists is the potential to re-create it through the mnemonic sequence.
I did not put “secure” on my title as clickbait! As you might have seen from creating a key is that apart from a name you will be asked to provide for a password. This password will encrypt the private part of the key and store it in the database. For this job I have chosen a pure Javascript flat-file DB called NeDB. It is not designed to store millions of records or to retrieve complex data in milliseconds but it will do for the job.
When saving passwords of any kind on a database we never use the cleartextbut only a hashed derivative. In this way, even if the database is compromised, the hacker will not be able to retrieve the original password and use it on our system (or even worst, and since many users use one password for everything… everywhere!). I used the crypto
module of Node to hash the password.
import Datastore from 'nedb';
// pwd is the password we retrieved from the form const
hash= crypto.pbkdf2Sync(pwd, 'salt',
2048,
48, 'sha512');
const cipher = crypto.createCipher('aes-256-cbc', hash); let encrypted = ''; encrypted += cipher.update(privateKey, 'utf8', 'hex'); encrypted += cipher.final('hex');
const wallet = { name: name, address: address, // metadata enckey: encrypted, pass: hash, // security coins: 0, utxos: [] }; // coins
const options = { filename:'./db/wallets.db', autoload:true }; this.db = new Datastore(options); this.db.insert(wallet, cb); // in cb, notify the user through the UI
(In my code I used the async version of the pbkdf2
function because these types of algorithms are designed to be intentionally slow so as to avoid a dictionary style attack. To decode, ask the user for a password, rehash it and decrypt the key:
const
hash= crypto.pbkdf2Sync(pwd, 'salt',
2048,
48, 'sha512');
const cipher = crypto.createDecipher('aes-256-cbc', hash); let decrypted = ''; decrypted += cipher.update(encryptedData, 'hex', 'utf8'); decrypted += cipher.final('utf8');
Imagine if you will an economy where instead of money, goods are purchased by exchanging receipts from previous purchases. Let’s say that I owned a store. I could take a receipt from my cashier’s desk and go to the store next to mine to use it as money. I would tell its owner: “Look, someone bought goods from me for a total of 20 klübecks, and I have his signature on the receipt to prove it. I will post this receipt in a public ledger (blockchain) and sign a new one for the same amount in exchange for some goods. You will be able to use this new receipt to make purchases for yourself and if anyone claims that I never had the money to begin with, he could look at the original receipt in the ledger, which proves that I was given the amount.” Now you might ask, how on earth did the first receipt came to be, so as to kick-start the whole system? Well, the people who designed the system kind of cut receipts to themselves… which is called mining in bitcoin speak. I know, it sounds a little simplistic, but I assure you that it’s not far from reality. See, a bitcoin wallet does not store bitcoins, in any form, period! All that exists is the Blockchain: a linked list of transaction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ime, with each transaction referencing a previous one. There, a transaction (formatted in JSON) looks something like this:
{ "lock_time":0, "size":191, "inputs":[ { "prev_out":{ // 1. (see below) "index":0, "hash":"7e3ab0ea65b60f7d1ff4b231016fc958bc0766a4677" }, "script":"47304402201c3be71e1794621cbe3a7adec1af25f818..." } ], "version":1, "vin_sz":1, "hash":"5d42b45d5a3ddcf2...", "vout_sz":1, "out":[ // 2. { "script_string":"OP_DUP OP_HASH160 e81d74...", // 3. "address":"1NAK3za9MkbAkkSBMLcvmhTD6etgB4Vhpr", "value":20000, "script":"76a914e81d742e2c3..." } ] }
Each transaction has an identifier in the form of a hash, in the case above it is 5d42b45d5a3dd[…]. It also contains inputs and outputs which indicate where the money came from (previous transactions) and where it is going (valid addresses).
If the transaction above was sent to an address that I own, it would say something like this:
"script":"473044022…"
in my input which can unlock the equivalent script from the previous transactions’s 1rst (0-indexed)"out"
. (Note that the amount that was sent together with my address is not presented above.This means that to verify what I am saying one should query the blockchain with the hash provided here and retrieve the transaction it is referring to)"script":"76a914e8…"
. For the receiving address to claim them (ex. send them to another address), it needs to create a transaction where the "inputs":[{"prev_out":{"hash":…
will be the hash of this transaction, the "inputs":[{"prev_out":{"index":…
will be 0 referring to it’s first (and only) output, while finally the "inputs":[{"script":…
will match the "out":[{"script":…
on this transaction.For the moment let’s not concern ourselves with how the scripts match. The point is that transactions work in pairs. Each transaction refers to a previous one which in turn refers to one before, thus forming a long chain which spans from the start of the Bitcoin network continuing to infinity.
Another way of saying it, is that owning Bitcoin is nothing more that owning the cryptographic keys needed to unlock an output script from a previous transaction stored on the Bitcoin Network.
Here are two transactions that illustrate the above:
If we only have the second (right side) transaction in our hands, we need to use the hash and index from prev_out to get the transaction it is referencing and it’s output . There we will find the address and the amount the transaction at hand was using.
With the current value of Bitcoin you might think we are crazy. What if something goes wrong? Here however we are not using the real Bitcoin network and it’s Blockchain but another, maintained specifically for the occasion of developing applications called testnet. Let’s visit a faucet and put our new address on the field. We should now have coins! Remember that these coins are not stored anywhere but are registered as UTXOs (Unspend Transaction Outputs) on the global network. Various serives can be used to query that network. Here I have used the official client designed to query blockchain.info
so let’s install it with npm.
import { blockexplorer } from 'blockchain.info'; let testexplorer = blockexplorer.usingNetwork(3); // use testnet
// given a simple wallet object const resolve = (obj) => { const utxos = obj.unspent_outputs; wallet.utxos = utxos; let satoshis = utxos.reduce((s,c) => s + curr.value, 0); wallet.coins = satoshis / 100000000; }; testexplorer.getUnspentOutputs(wallet.address).then(resolve);
Note that the code in the actual app is a little different (to account for multiple wallets) but the essense is that we make a request using the address we had sent the coins to through the faucet and summing all the unspent outputs to get the total value.
The coins accessible to a wallet are the sum total of all the unspent outputs present on the global network that have it’s address.
Now that we summed all outputs to get the coins for each wallet we could sum up all wallets to get a grand total of the Bitcoins we own (on testnet). We could, for the sake of our example, use the real price of Bitcoin to get a sense of what we did. We will use the same client again:
import { exchange } from 'blockchain.info';
const resolve = (price) => { let total = this.wallets .map(w => w.price * price) .reduce((s,c) => s + c, 0); this.setState({ total: total }); // React's state }; exchange.getTicker({ currency: 'USD' }).then(resolve);
Now for the last stage. Sending money to a receiver. Remember from above that what a wallet has is not Bitcoins but the ability to unlock the script of an output found on a previous transaction. We have just transfered coins from a faucet and can see it when we make a query through blockchain.info.
Let’s create a second address and transfer some money there. Although both will be residing in the same wallet, the payment still needs to go through the network.
First we have to retrieve the private part of our key as we had encrypted it.
// get the encrypted key from the database const cipher = crypto.createDecipher('aes-256-cbc', password); let decrypted = cipher.update(wallet.wif_enc, 'hex', 'utf8') decrypted += cipher.final('utf8'); const key = bitcoin.ECPair.fromWIF(decrypted, net);
Remember how we queried the blockchain and got all the UTXOs for each of our addresses:
import { blockexplorer } from 'blockchain.info';
const testexplorer = blockexplorer.usingNetwork(3); // for testnet testexplorer.getUnspentOutputs(wallet.address).then(result => { wallet.utxos = result.unspent_outputs; });
With this in our hands we can try to sum up enough satoshis to satisfy our send request.
const sending = 200000; // the amount we wish to send
const net = bitcoin.networks.testnet; const txb = new bitcoin.TransactionBuilder(net);
// loop through the available outputs until the amount is reached let input = 0; for (let utx of wallet.utxos) { txb.addInput(utx.tx_hash_big_endian, utx.tx_output_n); input += utx.value; if (input >= sending) break; }
const change = total - sending;
txb.addOutput(values.address, sending);
// return the rest to the wallet's address if (change) txb.addOutput(wallet.address, change);
txb.sign(0, key);
const raw = txb.build().toHex(); console.log(raw);
The bytes outputted can be verified with any service.
Lastly, we need to broadcast our transaction to the network. We will do this with our chosen interface from blockchain.info.
import { pushtx } from 'blockchain.info'; const promise = pushtx.usingNetwork(3).pushtx(raw); const message = 'Transaction Submitted'; promise.then(result => { if (result === message) { /* handle success */ } else { /* handle failure */ } });
If we go about doing that, we will not get through and instead receive a warning saying “min relay fee not met.” For a transaction to be picked up from the network it needs to provide a fee by changing a few lines of code. Note that the fee is not an additional output but an implied amount, deduct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put used – (amount send + change)].
const change = input - (sending + fee); txb.addOutput(values.address, sending); if (change) txb.addOutput(sw.address, change);
Note: It is not easy to calculate the fee as it is the result of everyone betting for what they think is fair, and the value is relative to that. In this code I have used an API that provides a decent estimate.
I hope that I described a practice that is a little more advanced than the rest of the tutorials found on this site (and the web in general) and it comes from actual experience with Bitcoin applications.
Seven years ago, universities like MIT and Stanford first opened up free online courses to the public. Today, more than 850 schools around the world have created thousands of free online courses.
I’ve compiled this list of 660 such free online courses that you can start this month. For this, I leveraged Class Central’s database of over 10,000 courses. I’ve also included each course’s average rating.
I’ve sorted these courses into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based on their difficulty level:
Courses that are being offered for the first time are marked as [NEW].
Many of these courses are completely self-paced. The rest will start at various times later in October. You can find complete lists of the technology-related courses starting later in 2018 on Class Central’s Computer Science, Data Science, and Programming subject pages.
I understand this a long list and might be daunting for learners new to programming. In that case, you might find David Venturi’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best Data Science online courses useful — even if you’re not looking to learn Data Science. I hope to create more of these guides in the future.
And finally if you have trouble figuring out how to signup for Coursera courses for free, don’t worry — I’ve written an article on how to do that, too.
本文附有180余种资费详情介绍。2018.10.3最新更新。
欢迎将本人加为关注,以便随时看到我的最新文章(各种资费、各种福利哦)。
小提示:现在三家运营商都可以老号转套餐了。喜欢某款套餐,就可以致电运营商客服(联通10010/电信10000/移动10086)要求更改了(可能会提示你去几个指定营业厅办理)。老号转套餐无法享受首充优惠和开卡送的资源(如“激活送1GB,半年有效”或“前6个月每月送100分钟”),但套餐内资源和免流权益是一致的。而且在网满期升级是从老号最初入网日期计算的。比如多年的联通号码转成腾讯大王卡,转换生效后就可以直接申请升级全国日租1元1GB,不用再等一年或充值300元了!
征集各地资费套餐分享:
除了下文将要介绍的全国性的互联网套餐,其实运营商在各地也都推出了一些高性价比套餐。我设计了一个小问卷,希望大家踊跃填写自己认为值得推荐的地方套餐。帮助更多的人!
填写问卷:【我要分享手机资费信息】
查看分享:【我要查看手机资费分享】
(可以点击全选,或者筛选省市和运营商)
分享一些流量/语音福利:
目录
一、百余款资费对比简图
二、个人推荐
三、更新记录
第一部分 总览
首先上一张资费对比简表,这里所有套餐都是全国免费接听、免来电显示费的。
10月3日更新:有点儿更不动了,自己看吧。浅黄底色的地方就是近期更新的。
8月25日更新:联通9元1GB的连尚万能金卡增加新浪微博免流,天神卡可添加3个亲情号;收录移动网易态度卡,补充移动各合作卡的返费政策;收录联通怪兽充电电力卡、vivo v粉卡联通版、华为花粉卡联通版、华泰证券乐享卡;收录电信中国好声音卡;更新北京电信2018校园套餐正式版内容。
[ 互_惠_小_贴_士 ^_^ ] 今天领支付宝红包了吗?线下买单抵现金。你得优惠、我得奖励,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
红包口令:缘Y捷佳U燕茜迪15要八 ,复制后打开支付宝即可领取,金额随机。
为节省大家的流量和阅读时间,本文进行大幅精简,表中套餐的截图介绍移至下文:
联通全国性互联网套餐详情一览zhuanlan.zhihu.com移动/电信全国性互联网套餐详情一览zhuanlan.zhihu.com北京地区用户可参考此文,相当优惠啊:
三大运营商北京2018校园套餐大PKzhuanlan.zhihu.com第二部分 个人推荐(2018年8月):
(一)中低流量
1.联通OPPO·O粉卡【申请链接】:月租9元含全国1GB,超出后全国日租1元1GB,当天用到3元当天不限量(当月40GB起限速3.1Mbps)。如果每月使用流量<1GB,9元就能满足需求;而如果放肆用,每月开支最多39元。因此是高低兼顾、相当灵活的卡种。
2.连尚万能卡【电信版申请链接】【联通版申请链接】:月租9元含全国1GB,超出后全国日租1元800MB。如果每月使用流量<1GB,9元就能满足需求;而如果放肆点用,只要每天不超过800MB,每月开支最多39元,极端理想情况下能用25GB。因此是高低兼顾、适用面比较广的卡种。
PS:此处仅针对该种资费套餐进行推荐,但强烈不建议安装连尚“WiFi万能钥匙”APP。建议申请后仅使用“万能卡助手”微信公众号激活,不要安装连尚APP参加签到活动。负面报道:【央视:WiFi万能钥匙盗取信息 轻松进入外交部大楼网络】,【工信部“出手”调查“WiFi万能钥匙”等“蹭网”APP】。
2.联通工商银行梦想e卡【链接】:月租19元含全国2GB,超出后全国流量10元/GB,适合3GB以内用量,2018年1月起可升级每月最多送100分钟通话。2018年3月末前申请,头6个月每月再加送1GB。但如果每月超过3GB,开支就会达到39元,倒不如驴粉卡或联通1元日租卡了。
(二)中高流量
1.联通米粉卡(5元卡)【链接】:月租5元无套内,全国日租1元1GB,用满3元当天不限量,月累计40GB起限速3.1Mbps。保守点儿用,每个月只需36元就能每天1GB。敞开了用,每月最多98元就能全国不限量。是比较灵活的不限量套餐。
2.电信抖音卡【抖音畅享套餐】:月租5元无套内,全国日租1元1GB,用满2元当天不限量。比米粉卡费用还要低。不过限速比较早也比较狠,月累计30GB起限速1Mbps。但在电信互联网套餐里已经是很优惠的了,也很适合老号转套餐。
3.联通阿里宝卡【链接】、微博微卡【链接】、哔哩哔哩卡【链接】;电信阿里鱼卡【链接】、百度圣卡【链接】、网易白金卡【链接】:这一系列套餐的主推档位均为月租19元(除了哔哩哔哩22卡月租为22元),套内含全国1GB+100分钟通话,不用像腾讯大王卡那样预存升级还得二选一,套外日租1元800MB~1GB。月开支在19元~50元之间。上述套餐都有各自很实用的免流范围。特别是联通阿里宝卡/电信阿里鱼卡都实现了UC浏览器全网免流量,实用性很强。(详情请点击各链接查看)
4.联通腾讯大王卡【链接】:月租19元,无套内资源,微信、QQ、腾讯视频、王者荣耀等大量腾讯系APP免流量。2018年6月起开卡即长期赠送每月1GB流量,可以选择转换为每月送100分钟通话。如果选择赠流量,就可以在享受腾讯系APP免流的同时,用赠送的流量月包覆盖非免流的APP需求。合理控制APP使用的话,只花19元享受免流量也成为可能。
(三)“无限”流量
1.联通米粉卡(5元卡)【链接】:月租5元无套内,全国日租1元1GB,用满3元当天不限量,月累计40GB起限速3.1Mbps。保守点儿用,每个月只需36元就能每天1GB。敞开了用,每月最多98元就能全国不限量。是比较灵活的不限量套餐。截图见前文。
2.电信抖音卡【抖音畅享套餐】:月租5元无套内,全国日租1元1GB,用满2元当天不限量。比米粉卡费用还要低。不过限速比较早也比较狠,月累计30GB起限速1Mbps。但在电信互联网套餐里已经是很优惠的了,也很适合老号转套餐。截图见前文。
(四)大通话量需求
1.联通腾讯天王卡【链接】:月租59元,套内800分钟通话,在互联网套餐中应该是通话最实惠的了。(其实通话方面还是地方套餐更优惠,比如山东联通、电信都有“超牛卡”,月租39元,4~5GB流量中有1GB流量可转换1000分钟国内通话…)。
2.联通米粉卡(35元卡)【链接】:月租35元含全国通话500分钟,流量全国日租1元1GB,用满3元当天不限量。通话量也算充裕,流量更加灵活充裕。
※ 注意事项:如果有意选择电信卡,应注意,即使最新的全网通双卡手机,目前也还没有完美支持双电信卡同时待机的。因此如果通话主卡为电信卡,流量副卡反而不能选择电信卡。不过原卡转套餐就无所谓了。
※ 套餐选择工具(1月18日修正算法)
如果还是拿不定主意,楼下
的微信小程序“套餐助手”就能很方便的帮到你。2018年1月18日它的算法进行了修正,不再出现22卡用2G+100分钟=19元这样的错误,数据也进行了更新,已经很全面了。感谢分享。
= = = = = = = = = = = = = =
第三部分 更新记录
(此部分着重介绍各合作卡后续升级、活动信息,采用另发文章链接形式压缩篇幅)
【完】【不定期更新】
《财经》记者 吴杨盈荟 刘泓君 | 文 发自北京、硅谷 宋玮 | 编辑
全球每10台矿机挖比特币,有7.4台就来自于比特大陆。
无论在回报50倍、百倍的币圈,还是在传统的商业世界,比特大陆都是一个奇迹。詹克团与吴忌寒联手创建的比特大陆,成立不足六年,即成为中国第二大、全球前十大无晶圆芯片设计公司(按收入计算)。招股书显示,比特大陆2018年上半年营收高达28亿美元(约19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7.427亿美元(约51亿元人民币)。投资人李笑来将吴忌寒称为“区块链行业中带伤带血的战士”:“如果这个世界里有一个我可能打不过的对手,那就是吴忌寒。”
然而,比特大陆的上市之路却风波不断。此前《财经》记者从多名投资人处获得消息,比特大陆预计于今年8月底赴港提交招股说明书。但随后其上市时间一再拖延,业界也一度传出比特大陆停止IPO的谣言。尽管几度拖延,比特大陆最终于9月26日交出一份财务数据乐观的招股书,有望成为今年登陆港交所最大的高科技芯片股。这也是继小米、美团之后,第三家在香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权公司。
招股书显示,比特大陆至今已经营9代芯片和14代矿机,一年里获得三笔融资,分别是2017年8月、2018年6月和2018年8月获得5000万美元、2.927亿美元以及4.42亿美元的A轮、B轮和B+轮融资,其每股价格已经比去年8月翻了10倍有余。乐观之下,也有隐忧。目前营收高度依赖矿机销售,2018年上半年,矿机销售占到营收的94.5%,至今依然有价值8亿美元的存货。
此时,正值上市的比特大陆过得尤为惊险。比特大陆曾经依靠技术优势成就了它在比特币挖矿领域的霸主地位,并开始向AI芯片领域进军。但随着加密货币大环境陷入熊市,支撑其营收的S9矿机售价从最高点大跌90%,它正在遭遇双面夹击:曾与芯片研发的肱股之臣杨作兴决裂,竞争对手后发先至,矿机领域四面楚歌;曾经背负行业骂名成功分叉,又倾尽公司与个人财力扶植的比特币现金面临分裂。
图/视觉中国
这家全球矿机市场垄断第一的公司,在矿机上已经两年没有重大技术更新了。如若在矿机研发上持续落后,比特大陆很可能失去矿业霸主地位。
9月21日,吴忌寒在全球矿业峰会上宣布,即将量产下一代7nm ASIC芯片BM1391,该芯片将包含超过10亿个晶体管,实验测试中功耗效率低至42J/TH。2048资本创始合伙人郭春龙强调,此款芯片目前应该是实验室数据,离量产还有距离:“如果量产的话,那就应该是放在机器里面实测的数据,一般叫墙上功耗。”
目前比特大陆用来支撑市场的矿机仍然是发布于2016年6月的蚂蚁S9。据面向投资人的融资材料显示,2018年一季度,比特大陆总收入19.0亿美元,其中97%均来自矿机销售的收入。而在这部分收入中,S9型矿机占到了67%的比重。然而S9推出时间为2016年6月。从2016年到2018年,在加密货币行情最好的两年时间里,比特大陆竟然没有在比特币(BTC)挖矿上继续研发出一款新矿机。这在以半年至一年为一个迭代周期的加密货币矿业领域实属罕见。
比特大陆S9矿机。 图/受访者提供
“如果比特大陆还不推出新一代矿机,再过几个月矿工阵营很大可能集体倒戈。现在矿工买S9基本没有意义,赚不到钱,S9已经卖不掉了。”一家矿池创始人告诉《财经》记者。
该矿池创始人算了一笔账。目前在中国主流电费是0.4元/度,按9月19日的数据计算,蚂蚁S9矿机日收益为21.3元,日电费成本为14.3元。挖矿收益中电费成本占比高达近70%,剩下约30%才是净收益。“全网算力增长很快,只需要几个月S9电费成本会从收益的70%变成100%,只能关机。”该矿池创始人说。
S9价格大幅跳水,跌至最高点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这让比特大陆的库存贬值惨重。比特大陆拥有大量S9矿机库存。比特大陆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其因存货减值带来的损失高达近4亿美元。
有接近比特大陆的人士称,比特大陆正在海外以成本价向大户买家大量出清S9余货。美国宾州UFA数币矿场服务商Will告诉《财经》记者,S9最高曾炒到过6500美元(约合人民币4.5万元),现在只需200美元-300美元(约合1300元-2061元人民币)就能买到。一开始S9只能买到期货,需要等待三个月左右才能拿到现货。2018年三四月开始币价遇冷,S9逐渐可买到现货,现在变成大量库存囤积在仓库里。而据一名比特大陆前核心员工告诉《财经》记者,S9的成本价格约在2500元-2700元人民币,低于目前海外售价。
郭春龙根据从晶圆生产厂、封装厂、内部员工确认的信息等,结合已有数据与比特大陆矿机成本价格,估算比特大陆曾经有几次流片失败,损失约60亿元人民币:
郭春龙告诉《财经》记者:“除非比特大陆能更换团队,否则技术很难一飞冲天。7nm即使量产成功,也已经走到了芯片制程的最前沿,成本高出对手的16nm和10nm不少,性能可能在一个水平上。”
与此同时,比特大陆的竞争对手们在矿机研发上屡有斩获,让这家公司陷入技术围城。
据第三方数据机构币印的矿机收益参考显示,若以比价0.4元每度计算,截至9月13日算力,目前挖比特币价格最高的矿机是神马M10,每日收益为31.58元。比特大陆生产的蚂蚁S9系列最好的收入在第24名,每日收益仅为8.77元。
神马矿机。 图/受访者提供
在挖矿收入排行榜上,芯动A9矿机高居首位。其生产厂商为一家位于武汉名叫“芯动科技”的公司。但是这款矿机不挖比特币,只挖另一种PoW货币ZCash,每日挖矿收入为169.31元。
芯动科技技术副总裁Roger Mao告诉《财经》记者:“在技术设计上,比特币挖矿的算法最简单,主要是如何去做底层的低压设计。相比而言,其他后出现的币种,在设计上为了防止ASIC芯片一方独大,在技术上对运算要求低一些,内存要求高一些。”
据行业人士介绍,和新一批崛起的竞争对手相比,蚂蚁S9性能落后了约30%。
衡量矿机的核心指标为单位算力功耗(W/T),即矿机的功耗/算力。W/T决定矿机收益效果,算力跟收益有关,功耗跟成本有关。在相同计算能力的情况之下,矿机的功耗越小,意味着矿机的性能越好,净收益越大。
业界普遍公认,新一代BTC矿机的单位算力功耗应该在70以下。目前市面上有两款矿机达到这一指标——神马矿机M10为66W/T,芯动矿机T2turbo+为69W/T。而比特大陆矿机S9功耗比最低为104W/T,比神马矿机M10高出了37%,比芯动矿机T2高33%。
除了神马矿机和武汉芯动科技,比特大陆的另一主要竞争对手嘉楠耘智也在矿机创新迭代上不甘落后。2018年7月底,嘉楠耘智宣布推出阿瓦隆A9系列矿机,率先使用7nm制程芯片,算力跃升至30TH/s,单位算力功耗下降至57W/S。目前阿瓦隆A9系列矿机已经进入预售阶段。
“现在是16nm、10nm、7nm祖孙三代芯片同场竞技。”上述矿池创始人告诉《财经》记者。矿机芯片制程越小,矿机功耗越低。神马M10和蚂蚁S9使用的是同一代技术16nm,芯动T2是下一代10nm,阿瓦隆A9则是最新一代7nm。
“神马M10用前一代技术做出了下一代的功耗效果,成本最低,铺货能力强。现在没有人跟神马抢16mn产能,因为别家做出来的功耗太高没人买。7nm问题在于现在产能不足,相当于一个小孩子站在高台阶上,但用7nm后劲很足。10nm夹在两个中间,都不可小视。”
神马矿机芯片。
“我们的调研结果,目前在技术上有实力的主要是神马与芯动两家,芯动在行业积累产能方面更有实力,用的是三星的供应链,不受竞争对手钳制;比特微成立的时间比较短,一旦站稳脚跟,想象空间大。”郭春龙告诉《财经》记者。
“比特大陆需要马上发布新一代矿机,只要客户开始买别的机器了它就很危险。”一位矿池创始人说。
矿工和矿池都在期盼比特大陆推出新一代矿机,但比特大陆的举动却让他们感到困惑。2018年8月,比特大陆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矿机——蚂蚁矿机S9 Hydro。看到这款矿机的详细参数后,矿工们的情绪从兴奋变成了失望。这款所谓的“新品”矿机被认为不过是在过去的S9上加装了水冷装置。官方声称可以降低噪音,加快散热,有利于降低矿场运营成本。同时降低了挖矿对专业矿场环境的要求,让矿工在家中亦可挖矿。
一名矿场主告诉《财经》记者,相比起直接降低功耗比的芯片迭代,这种用户体验创新对他们来说基本毫无意义。
这让不少人质疑比特大陆是否还持续保有进一步技术创新的能力。此前,比特大陆曾在芯片上领先市场。2013年8月比特大陆第一代芯片BM1380(S1矿机)流片,采用55nm工艺,2014年4月第二颗芯片BM1382(S3矿机)于流片,采用28nm工艺。这两颗芯片都比竞争对手烤猫同时期的矿机芯片130nm和40nm的工艺高了一至两代,功耗比大幅下降。比特大陆由此首战告捷,取得矿机市场领先地位。
直到2014年10月,比特大陆推出第三颗芯片BM1384(S5矿机)流片,在性能上与烤猫28nm的BE300矿机相比已经落后了。然而比特大陆最大的竞争对手烤猫突然神秘消失,矿机性能开始落后的比特大陆再度成为市场赢家。
2015年6月,比特大陆BM1385芯片(S7矿机)流片。该芯片继续采用和上一代芯片同样的28nm工艺,但功耗和成本大幅降低近50%。神马矿机创始人杨作兴向《财经》记者表示,这是由于该芯片采用了一套新的设计方法学——全定制芯片设计方法学。杨作兴之前曾在烤猫团队以此方法设计芯片,在烤猫失踪后他找到比特大陆创始人詹克团,将这套方法推荐给比特大陆。当时比特大陆已经有一套1385芯片设计方案,杨作兴使用全定制方法学又设计了一套新的方案,最终比特大陆采用了杨作兴提出的方案用于生产S7矿机。
从2015年到2016年,杨作兴在创业的同时,以兼职方式用全定制方法学负责比特大陆S7和S9矿机的芯片研发。凭借S7和S9矿机,比特大陆进一步占据了全球矿机垄断第一的位置。其后杨作兴曾想全职加入比特大陆,但因股份分配未谈拢,双方分道扬镳。杨作兴随后创立了神马矿机公司。
就此《财经》记者向比特大陆求证,但比特大陆表示不予置评。
“S7-S9矿机我的方法学留在比特大陆那了,但他们没办法继续研发推进。蚂蚁S9也是我做的,神马M10也是我的,为什么M10比S9的性能可以提高一倍?因为这个方法学还能快速演进。”杨作兴称。
比特大陆在2017年四季度做出了一个让业界感到奇怪的举动。彼时加密货币市场正处于牛市顶峰,矿机供不应求。比特大陆突然生产了约100万台号称“新型号”的V9矿机。这批矿机采用的仍是28 nm的BM1385芯片,业界认为实质上就是复活了2015年的S7矿机。矿工们发现了V9就是S7之后,基本没人买单。据比特大陆前核心员工透露,这批V9至今还压了大量存货在仓库里卖不出去,而这批V9造价高达20多亿元人民币。
“比特大陆这么做是因为发现币价太高,神马M1、阿瓦隆7系都能赚钱,不让他们好好卖。”该员工透露,比特大陆每年用来堵截竞争对手的资金花费颇大,早期整个矿机市场产能很少,其他公司只能挑比特大陆剩下的生产线,比特大陆会让供应商将空闲的生产线停掉,照样给钱,或者把电容等某种矿机必需零件买断。“就像做手机买断摄像头,只花1%的钱就可以让99%的产品卖不了。”
神马矿机创始人杨作兴称,比特大陆因为有更大的产能,屡次向供应商施压不接收神马矿机的订单。“我们2017年出货被耽误了五个月,10月份才量产,耽误了20万台。”
专利诉讼也是比特大陆使用的竞争手段之一。2017年7月,比特大陆以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为由起诉深圳比特微公司。
比特大陆申诉的专利叫做串联供电,这项专利很多年前就被国外技术人员申请成功。2013年俄罗斯Bitfury公司的工程师瓦西里到深圳拜访烤猫带来了这项技术, 烤猫在“棱镜矿机”上首次使用了串联供电。比特大陆的S5矿机也采用了这项技术,并提交了串联供电专利。后深圳比特微公司使用了这一技术,被比特大陆起诉。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决定,比特大陆专利无效。
“熊市对比特大陆甚至是机会。它宁可不赚钱,要花钱把别的对手都打掉。它太大,没有共赢的概念。”比特大陆前核心员工告诉《财经》记者。
Roger告诉《财经》记者,在神马矿机发布的两天以前,S9矿机价格在这几天里再一次下降到380美元。一种市场猜测的声音是,神马要发布新矿机,比特大陆降价出货以占领市场。S9大降价带来的后果是,比特币的算力在熊市中大量增长,由于比特币出块量固定,所有人在相同的时间挖出总量既定的比特币,比特币的挖矿收益一路降低。
算力下降,意味着很多小矿场甚至跑不过电价的成本价。曾有分析报告测算,6000美元是比特币挖矿价格的生死线,一旦比特币跌破此价,矿场将面临着负收益和大量倒闭。
“很多小矿场已经开不了机。”多位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由于不同矿场的成本不同,挖矿收益也不尽相同。UFA数币矿场服务商Will称如果找到便宜的电,他认为比特币即使跌到4000美元也依然可以跑赢电价。
目前比特大陆仍然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S9量足够大,运行成熟稳定,这个先发优势让它比新兴的挑战者更受诸多矿场和矿工的信任。“单算功率的话,已经有很多机器超过S9了。但有的时候不能光考虑功率,矿机的维修率、损耗率也很重要。机器一坏要花5%-10%的成本去维修它,那还不如找一个稳定的。”Will告诉《财经》记者。
技术是能直接打破矿机市场平衡的力量。
此前的S9矿机几乎是所有矿场和矿工的标配,如果比特大陆7nm矿机芯片创新实现突破,完成量产,现在这一局面也许还能维持相当长时间。“这个市场竞争很残酷。技术上如果革新,往往会一下把市场格局完全颠覆。”Will说。
比特大陆到底是一家矿机公司还是一家区块链公司,在比特大陆投入25亿美元购买比特币现金后,这个答案正在发生微妙的改变。
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比特大陆加密货币结余为8.869亿美元,占资产总值的28%。尽管该公司何时大批囤积比特币现金时间点尚未披露,如今比特币现金价格较高点已经跌去80%。
比特币现金(Bitcoin Cash,货币符号为BCH)是比特币因为扩容问题进行的硬分叉。去年8月1日,一种依托于比特币主链的新货币比特币现金在比特大陆的支持下诞生,比特币王国从此分裂为比特币与比特币现金。此后,各开发团队开启了对比特币分叉之路。
比特大陆可谓重仓比特币现金。IDG资本曾在投资报告写道:“比特大陆将公司现金的15亿美元全部换为BCH,且公司主要利润都在不断买入BCH,两位创始人价值10亿美元的BTC也全部换为BCH。”一季度资料显示,比特大陆拥有超过100万的BCH。根据Coin.dance9月25日数据,比特币现金占加密货币体系的3.74%的市值,市值位列加密货币体系第四名。
“BCH类似于比特大陆的Token化,是维系未来比特大陆矿机生态发展的关键。”这份报告中指出。曾经,IDG投资了区块链公司Ripple,选择投资股权而非代币,曾有人玩笑称不持有代币至少给IDG降低了数十亿美元级的损失。
在这家公司即将IPO之际,去年同一时间比特币分叉的故事正在比特币现金的社区重演。一旦分裂,无论结果如何,比特币现金社区将遭到重创。
中本聪创建比特币的时候,1M的区块大小成为现在交易确认时间长,等待手续费高的核心掣肘,扩容是比特币内部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小区块派为此争论不休。
在三年的辩论无果、纽约协议之后,吴忌寒分裂出比特币现金(BCH),《财经》曾经详细报道了比特币分叉以及比特币现金的诞生,这是一场比特币内部团体理念与利益的对决。比特币现金希望通过大区块的扩容方式,降低手续费,真正解决支付问题。
诞生于2017年8月1日的比特币现金,在它的一岁生日之后,再度面临与比特币扩容时同样面临的问题。由于技术理念与理想的不同,比特币现金社区在8月30日的曼谷大会之后,正在分裂成两大阵营:以吴忌寒支持的BitCoin ABC开发团队,和以克雷格·莱特(Craig Wright)支持的nChain团队。
克雷格·莱特,nChain首席科学家,他曾经公开发声自称“中本聪”,并使用早期的邮件记录与加密签名自证身份,接替中本聪主导开发事务的加文·安德森(Gavin Andresen)还曾为他出面证明。但由于他提供的证据在技术与密码学方面站不住脚,很快被密码专家推翻。行业中不满他谎报中本聪的人,称他为“假中本聪”(Fake Satoshi)或者是“澳洲中本聪”,但凭借着他在早年与比特币结缘,行业中颇具影响力。
“BCH的发展道路很明确,我们选择继续扩容,如果Bitcoin ABC不跟随我们,我们会让它灭亡,没有分叉。”莱特在他的推特上写道。比特币现金诞生之初,他还曾经公开力挺比特大陆,并表示自己的矿池将支持比特币现金。如今,昔日的战友正在因为新的技术方向反目。
以莱特代表的nChain则希望将区块大小扩大到128MB,并希望以中本聪的名义恢复比特币协议原始设计。此外,nChain还争取到了BCH业内最大的矿池Coingeek的支持。这一计划发布半个月后,8月30日,吴忌寒支持的Bitcoin ABC团队将于11月15日实施的版本升级中提出两项修改:采用标准交易顺序与启用新的OP代码,并希望维持当下32MB的区块。
除了技术设计路线的不同,双方在理念上也有着根本的不同:莱特本人一直自称中本聪,并且连nChain的开发团队也称作Bitcoin SV,SV意为Satoshi Vision,直译为中本聪的愿景。他多次表达要把比特币现金设计成中本聪最初设计比特币的模样。
而吴忌寒曾对《财经》记者表示:“比特币现金有自己独立的路线,对以后的前景和未来发展,有不同于比特币的理解。在比特币分叉之前,跟比特币有一段历史渊源,但是分叉之后就是自己的独立社区,仅此而已。”
Coingeek的支持让莱特对比特币现金的战争如虎添翼。Coingeek实际控制者为卡尔文·艾尔(Calvin Ayre),他曾经依靠在线赌博公司Bodog成为美国的亿万富翁,在拉斯维加斯组织体育博彩会议,吸引了美国体育业明星和赌博业的高管。2006-2007年度,他连续登上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2017年8月,艾尔收购新闻网站Coingeek,并将它变成了比特币现金最大的矿池。艾尔与莱特关系密切,莱特曾自称艾尔是他业务运营的一部分。
这两人都曾因为不同原因面临法律诉讼:艾尔因为赌博业务曾被美国政府起诉;莱特也因为早期涉嫌侵吞比特币,被卷入法律诉讼中。比特币现金的分裂,也成为比特大陆上市负面舆论的狙击中心——“比特大陆终止IPO准备重组”等负面消息,正是艾尔的推特发出。
9月25日,在今年比特币现金进入争论之时,Coingeek已经掌握了比特币现金34.72%的算力,加上莱特BMG矿池17.36%的算力,此时莱特掌控的总体算力52.08%,超过51%。这意味着,他的算力已经可以“摧毁”吴忌寒支持的Bitcoin ABC计划。而这一周BMG与Coingeek加起来控制的平均算力为42.1%,短短时间里,算力上涨近10%。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8月31日,比特大陆旗下的蚁池、BTC.com过去12个月掌握着比特币37.1%的算力,这些算力相当于比特币现金当前算力数倍之余。即使莱特派强行分裂出新的比特币现金,如果比特大陆举公司之力围剿,最终会闹得两败俱伤。
上市进程在即,比特币还未走出熊市,曾经的印钞机S9矿机价格下跌90%以上,比特币现金价格距离高点大幅缩水,比特大陆既要根据币种收益决定算力分配,同时也要维护比特币现金。
除了莱特之外,昔日与吴忌寒惺惺相惜的Roger Ver不得不陷入未来战争的站队中。他与吴忌寒一个在中国,一个在日本,都率先翻译了中本聪的白皮书。此前,在《财经》记者采访Roger Ver问到他为何想要建立矿池时,他希望能够对分叉有更多的话语权。关于比特币现金的分叉路线时,他曾经坚定地希望比特币现金能够取代比特币,这与吴忌寒希望双方都能独立发展的理念明显不同。在即将到来的分裂上,Roger Ver明显与莱特理念更相近。
对于大多数中小矿池而言,更多矿池不得不徘徊在独立还是站队的问题中。
在硅谷,更多投资人则表达出对比特币现金的不满:“比特币的核心是去中心化,比特币现金从诞生起就带有垄断的色彩。”一位最终放弃投资比特大陆的投资者说:“除了技术之外,比特大陆购买大量的比特币现金也是让投资者不安的因素。”
比特币的世界里,开发者、矿工、价格如同一个三足鼎立的结构。 “他反对莱特的所有理由,都可以用来反对他当初做比特币现金。”BTG创始人廖翔告诉《财经》记者。在这个轮回里,尤为讽刺的是,曾经以算力优势对比特币强行分叉的比特大陆,却在自己重仓的赌局中可能反被攻击。
在比特币的世界,很多人只听过吴忌寒,却不知这家明星公司真正的大老板是詹克团。
比特大陆招股书显示,公司重组完成后詹克团为比特大陆最大股东,占股36%,吴忌寒为第二大股东,占股20.25%,但并未公布此股份架构的准确时间。
比特大陆采用双CEO架构,这种架构让公司的权力和路线产生了矛盾。
比特大陆创建于2013年,这家公司的实际创建者是詹克团。对矿机而言,最核心的部件是芯片;于芯片而言,功耗比成为衡量一款矿机优劣的关键指标。因为对于挖矿者而言,主要成本来源于矿机与电价,后者几乎由功耗比决定。詹克团负责比特大陆的技术与研发,吴忌寒则负责比特大陆的资本、市场与销售。原本是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的绝佳搭档,但由于二人的权力冲突和理念分歧导致比特大陆内部权力正在撕裂。
一位投资人透露:“从2013年开始,詹克团每做一款芯片就多拿一些股份,双方在理念、理想、做事风格上都不一样。”如果一家公司一直在高速成长,发展速度会掩盖很多问题。但自从2016年以来,比特大陆也没有新的芯片产品出炉,权力斗争与技术困境会让比特大陆发展失速。
在比特大陆内部,权力斗争属于忌讳话题。据一名前员工称,有一年詹克团在年会上大发脾气,警告众人:“我再进到公司听谁说两个老板要站队,请你离开这个公司!”然而,权力斗争却始终萦绕在这家公司的各个方面。多名比特大陆前员工告诉《财经》记者,公司的许多岗位都存在站队竞争。
某种程度上,詹克团和吴忌寒有些相似之处。詹克团出身自福建农村,吴忌寒也来自农村,中学时上体育课脚指头都从鞋的破洞里露出来。在一张泛黄旧照中,少年吴忌寒开着闪光灯对着镜子自拍,背后贴着两张乡镇大排档常见的塑料海报。二人均在大学时期开启人生逆袭,詹克团研究生考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吴忌寒则进入北大攻读经济学和心理学。
据员工表示,二人的脾气都不太好,不太注重别人的感受。詹克团性格比较急躁,对工作细节要求更苛刻。曾经有近一年时间,詹克团因为工作的事情着急,嗓子一直都是哑的。
然而比起相似部分,二人的行事风格更多是巨大的差异。吴忌寒对外张扬霸道,以敢说著称。一次比特币行业会议中,由于不满台上发言者将BCH称作BCash(有轻蔑之意),吴忌寒在台下抢过话筒直接回怼:“Bitcoin cash is not Bcash ok?”此片段后被人做成视频,在币圈中流传颇广。
吴忌寒至今将一条2017年11月10日的推文放上置顶,他写道:“比特币现金的社区需要学习一个教训:对待其他竞争的货币,我们需要从他们那里学习,让比特币现金更好。不要玩仇恨,不要希望与其他币种病态竞争。”他正在学习改变自己与对手的相处方式。
相较于吴忌寒,詹克团则显得谨慎小心,鲜少在公开场合发言。多名比特大陆前员工表示,在公司内部詹克团有更强的控制欲,比特大陆的财务权掌握在詹克团手里,有些时候吴忌寒想要花钱,但没有跟詹克团达成一致只好作罢。
杨作兴称自己跟比特大陆谈判股份时,一共谈了五轮。詹克团只肯给杨作兴0.5%的股份,而且还是按100亿美元的估值计算。杨作兴认为和自己的贡献相比股份给得太少,而且按100亿美元估值太高了,打算离开。吴忌寒连夜留住杨作兴,让秘书跟他谈,最后谈到给2%的股份,但詹克团不同意。吴忌寒又打算投资杨作兴的创业,希望两家继续保持好的合作关系,但是詹克团仍然不同意。谈判破裂后,杨作兴在2016年6月正式和比特大陆“分手”,自己创办了神马矿机。
(从左至右)詹克团、吴忌寒、杨作兴
吴忌寒和詹克团对比特大陆的未来路径选择也发生了分歧。金融出身的吴忌寒力挺BCH,技术出身的詹克团则将未来押注在AI芯片上。据多名比特大陆前员工透露,尽管二人在表面上对BCH和AI都表示支持,实际对对方选择的方向态度有所保留。
詹克团是技术出身,做技术的人普遍都知道在比特币扩容上大区块没有小区块有技术优势。而金融出身的吴忌寒则认为,基于大区块的BCH能让交易手续费降至足够低,如此一来区块链上的交易数量才会足够多,整个加密货币网络才是可持续的。
另一方面,吴忌寒跟詹克团在做AI芯片上也存在争论。有前员工表示,吴忌寒一派的观点认为詹克团“搞AI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而詹克团一派则觉得发展AI是理想,并认为另一些人没有理想。一名比特大陆前员工告诉《财经》记者,自从比特大陆开始发展AI战略以来,招聘来的优秀工程师基本都放在了AI芯片上,而新一代矿机研发则迟迟没有革命性创新,并称吴忌寒对最近一年比特大陆的矿机芯片研发非常不满。
由此看来,比特大陆内部很可能将面临新一轮的内部权力撕裂。
比特大陆的招股书,使用了43页详细披露未来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加密货币价格、信心、政策、供应商,甚至是关税与汇率。比特币的世界瞬息万变,关键取决于比特币的价格。若比特币继续跌破挖矿价,所有人都将面临艰难时光。一代枭雄比特大陆,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本文首刊于2018年10月1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前言
今天(2018年10月14日)是中国周末,朋友圈里岁月静好,但我心急如焚。
很多话藏在心里一直想写,但是又不知如何下笔,因为这几年风向变了,明明一句话可以表达,偏偏要婉转曲折意味深长的羞羞答答遮遮掩掩,才能夠逃過咔嚓的命运,打个比方,明明想说我要吃个苹果,却偏偏要写成”假如你给我一个类似橙子的东西,我也是不反对的”
这样写字,让乐趣荡然无存。
然而,最近几周,局势到了异常严峻的状态,面对着高耸的冰山,我就如泰坦尼克号的嘹望员,心中焦虑无助。
假如这微信公众号因此篇被封,去google我名字,你一定能找到。
正文
上周,A股跌穿“熔断底”,港股单日曾泻千点,虽然周五回弹,但其实只是回光反照,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有人把这归功于中美贸易战,问题并非表面那么简单。
一、中国模式实质
在深入剖析之前,我想提个问题,中国到底强在哪里?
假如把这个问题问你身边的朋友,得到的答案可能各自不同,但归根结底只有这两样:
一、中国人有钱到处出国买买买,哪个国家或地区得罪了我们,我们就不去那里旅游,他们的经济就要完蛋了,比如台湾、欧洲各国、日本等等。
二、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外国人谁都想来做生意,要来赚钱,就要听我们的话,遵守我们的规矩。
所以,钱和市场就是中国的两大利器。
先不说市场,因为有消费能力的才叫市场,朝鲜之所以不能拥有市场,就是因为没有钱,而这个钱不是自己国家的货币,否则金同学就是世界首富。
所以我们都知道,这里说的钱,就是外汇储备,也就是美元。
于是美元是哪里来的呢?为什么中国能够积累那么多外汇储备?
书面解释,当然是归功于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贸易顺差等等。可别的国家也加入了世贸组织,比如欧美,但是为什么他们的国力却好像越来越弱,被中国迎头赶上呢?
今天我准备换一个说法。
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样的生意模式是最好的呢?
我有一个亲戚几十年前去了南美洲,他回来探亲的时候,说她在一个批发商店打工,这家店规模很大,生意很好,但他很好奇,他老板是怎么挣钱的?
因为比如一件货品一块钱进货,他老板批发出去可能也是一块钱,甚至有时候是九毛九,也就是亏钱卖出去,所以他老板怎么可能赚钱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他终于发现了,原来他老板规定,所有的供货商都要免费赊货给这家店,货款要在半年以后才结账,然后他老板会用最快的速度把货卖出,哪怕亏本都行,只要速度快,这样卖出套现的钱,他老板就会去存银行,而南美洲通货膨胀厉害,所以银行利息非常高,达到百分之二十甚至更高,他老板就利用这半年内的时间差来赚取利息。
此外,因为批发价格便宜,别的同行都竞争不过,所以生意规模越做越大,成为行业第一。
所以大量现金流的生意才是最好的生意,最好的利润并不是来自产品本身。不赚钱的买卖,甚至亏钱的生意也会赚大钱。
这种隐含利润模式,被很多国人有意无意中发扬光大。
比如过去十几年,有不少人组团刷信用卡,成立假公司,互相倒帐,做假流水,把“业务”做大,然后去银行骗贷款,拿到低息贷款后,就去买高息理财产品,或者买房子,做得早的都赚得不清不楚。
只要有人给你钱,有周转期,找到投资出路,主营业务不必赚钱,醉翁之意只在钱生钱。
二、中国外汇储备
兜转了十万八千尺,回到原先的问题,中国为什么拥有那么多外汇储备?
表面上看,”中国制造”为中国赢取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你可以把中国制造看作是上面那个批发店老板的入货环节,然后外销欧美(美国占最大的比例)看作出货,由于中国采取外汇管制,外商投资、销售企业卖货得到美金等等都不能直接使用手上的美元,而必须交给中国外汇管理局换成人民币,再用人民币在国内支付一切生产必须资金,于是,中国就拥有了很多外汇,这种称之为强制结汇制度就像上面那个老板帐上有很多钱。
然后中国的外汇储备一部份买了美国国债,这就是不少国人引以自豪的,我们是美国的债主由来,正因为美元在手上越来越多,所以印刷出去的人民币也就越来越多。
实际上,人民币相当于把美元作铆钉货币,无论是比例多少,前提是要有不断增加的美元。假如美元减少,人民币汇率的危机就来了。
什么样的情况下美元会减少呢?
再联想前面批发店的例子,
1、假设那些供货商不再愿意把货物给这家店寄卖;
2、这老板最喜欢买的一种高息理财产品没了;
3、甚至该银行不愿意再和这老板做生意。因为供货商、买家以及银行都是亲戚,他们发现自己上当受骗,被利用了。
三、美国对中国态度180度转变
假如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当今美国政界对中国的看法,我觉得引用川普幕僚叶望辉的说法:这是一场全方面的战争(原话是“ comprehensive warfare”),中国利用各种战争战略,其武器不只是军事战,而是媒体(宣传战)、教育(文化战)、经济战、宗教战、政治战等全方位战争。
2018年9月26号,美国总统川普在联合国发表将近35分钟的演讲,矛头直指中国。
10月4号,副总统彭斯就美国政府的中国政策发表长篇演说。
不少人以为,这只是政客的表演,为了11月中期选举拉票而已。
但却忽视了,美国民间对中国态度的鲜明转变。
川普之所以能够被选上总统宝座,恰恰是因为民众心思生变,尤其是美国控制最大财富的财阀,十几年后觉醒,供应商们不想再做笨蛋。
四、真正变成敌人的美国
从小在中国的教育宣传里,都会把美国作为假想敌,久而久之,成功地塑造了美帝国主义形象。记得911发生的时候,我当时在广州一个IT培训中心,面对电视荧幕上显示的双子塔爆炸坠落画面,身边的人全在欢呼,开怀大笑。这都是下意识,很自然的第一时间的直觉反应。
我感到很震惊,就好比四川大地震,假如美国人围观,然后拍手,作为中国人会怎么想?
好在911的时候,中国人的反应美国人不知道。
但其实中国人也不知道,假如美国真正成为中国的敌人时,会变成什么样子?
从现在开始,每个中国人都会看到、感受到、领略到真正的美帝国主义滋味。
五、中美经济战
中国最强之处在于钱,所以美国首先要打的是经济战。
要打仗,必先要有盟军,正式开打前,情报先行。
2017年八月底,川普的政治导师班农出席了在澳洲召开的“五眼”会议,这个“五眼”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情报同盟,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组成,是二战后为对付苏联而启用,目前其用途主要在防范中国收购国外尖端高科技司,以及政治势力渗透。9月3日,班农在澳洲公开发表言论称:”这不是一场贸易战,而是针对西方的经济战;中国从不遵守任何规则,是极权重商主义;澳大利亚将成为这场经济战的前线”
这个情报联盟也不仅仅是服务于上述五个国家,它也曾和德国日本有交流,比如中国一个企业曾经想收购德国一家高科技公司Aixtron,德国政府本已同意,但一个月后,经美国提醒,德国政府禁止这宗交易。
所以,中国将面对的对手不单单是美国,而是大部份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
而中国任何企业和个人在上述国家和地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任何经济活动,都会被密切关注。
一切的情报准备,都是为了轰轰烈烈的金融战。
六、香港股汇双杀金融战
种种迹象显示,这次美国领头针对中国的金融战,第一阶段主战场在香港。
香港一直都是中国的救生圈,哪怕在四九年以后,中美断交期间,香港都是一个间接踏板,中国利用其购买许多国内紧缺的进口物资,同时也造就了诸如霍英东、荣毅仁等家族传奇。
这一切,都是因为美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一切传奇都是浮云。
但这次,真正的敌人,就会先把你的救生圈踹掉。
因为法理上,香港是自由港,哪怕人民币和美金之间的桥梁断了,仍然可以通过人民币换港币,然后再换成美元,批发店老板仍然继续有余钱赚利差,所以港币必须灭掉。
所有人都说不可能,港币实际上是美元,1997年索罗斯冲击香港股市及港币联合汇率都失败。
2018年港中美金融大战和1997年索罗斯冲击香港联合汇率之区别
不想长篇大论,简单说,1、上次索罗斯为首的财团钱不够多,他们当时总资产大约300多亿美元,而当时香港外汇储备高达900多亿美元,另外中国国家外汇储备当时高达1400亿美元。
2、上次索罗斯使用自己的美元作为抵押,借入港元去沽空,借人的东西,要还的时候,必然要满街扒拉辛苦买回来。
3、香港外汇储备9月底有4264亿美元,相当于香港流通货币约7倍。
4、根据2018年10月12日数据,香港股市主板总市值,港币29.5万亿,约3.76万亿,相当于香港外汇储备4264亿美元的8.8倍。
5、综述,假如这次有财团想成功,最简单的方法是抛售香港股票,套现得到港币,然后去买入美元,流出香港不再回头,只要套现量到达一定的量,就会带动恐慌情绪,相当于银行挤兑,香港外汇储备里的美元现金不够应对的话,港币兑美元的联合汇率自然攻破,港币的信用也会一朝丧失。同时香港股市也会暴跌。
这就是股汇双杀。
此外,香港股市的动荡必将传导到A股,因为红筹股大多在深港通、沪港通里,而且多是指数成份股,不少大盘股都是A+H,这将导致A股也会血流成河。
这场香港金融战还不必美国政府出手,香港股市里多少外资金融机构长期持股香港大盘股,其量级难道不够1/8?
有未经证实消息称,已有大基金集结。
七、综述
我觉得难过的是,或许这场金融大战已经开始,我们已经身在其中而不自知,上周五全球股市反弹,不少人跃跃欲试喊着抄底,我觉得艰难险阻还在后头。
试想没有熔断,怎能称为金融大战?
明天周一港股A股开盘,趁着美国还在周日休息,假如仓位太高甚至加了杠杆的同学,周一或许就是你逃生的最后机会。
(未完待续……)